中藥是很罕見的一種湯藥,它的品種有很多,不同的中藥會有不同的藥用效果。一般狀況下,熬中藥是很有考究的,尤其是火候和工夫的控制,那么中藥熬多長工夫最好呢?一同來看看吧。
中藥熬多長工夫最好
煎煮時先武火煮沸后改文火,煎煮20~30分鐘,濾渣取出第一煎藥汁,然后加水煎煮第二煎,第三煎,第二煎,第三煎也需求先武火煮沸后改文火加熱,工夫順次遞加5分鐘,加水量也相應增加,將兩次或三次所煎取藥汁,混合平均后分2~3次服用即可。別的假如補益藥,煎煮時可熬的工夫長些,礦物類,果實種子類也應適當延伸熬取工夫,清熱解毒類藥物及含揮發(fā)油的花葉類藥物熬制工夫可以延長5~10分鐘。
熬中藥的留意事項
1.煎藥器具的選擇
煎煮容器與藥液質量關系十分親密,歷史記載以為,“銀為上,磁者次之”,不主張用錫、鐵之類的鍋煎煮。由于有些藥物遇到錫、鐵等金屬后會發(fā)作沉淀,降低溶解度,甚至會惹起化學變化,發(fā)生反作用。目前多主張運用陶瓷、瓦罐而不必鐵鍋、銅鍋,最好也不必鋁鍋及不銹鋼、搪瓷容器來煎藥,以確保中藥的療效。
2.不要清洗藥材
很多沒有經(jīng)歷的冤家,在煎煮中藥之前,都會選擇將藥材停止清洗一番,以為這樣愈加的潔凈,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,清洗會招致粗大的中藥材被沖走,不利于藥效的發(fā)揚,并且大局部中藥材在炮制之前,都曾經(jīng)清洗過了,可以直接煎煮。
3.煎藥前的浸泡
藥物在煎煮前必然要浸泡,這樣做能使無效成分易于浸出。普通以花、葉、莖類為主的藥物,浸泡工夫普通為15分鐘。以根、種子、根莖、果實類為主的藥物浸泡工夫普通為半小時。
4.煎藥的火候
煎煮中藥有“武火、文火”之分,急火煎之為“武火”,慢火煎之為“文火”。普通先武后文,即開端用大火,煎沸后改用文火。不同的方劑需用不同的煎煮工夫。醫(yī)治外感表證的發(fā)汗解表藥煎煮工夫宜短,醫(yī)治虛證的滋補藥煎煮工夫宜長。
5.煎藥工夫和次數(shù)
煎中藥普通狀況下都是煎兩次,第一次是“頭煎”,藥效可溶出45%擺布,而第二次煎,藥效可溶出35%擺布,然后早晚各服一次,這樣藥效也才會發(fā)揚到最好。
經(jīng)過上文的引見,置信大家對中藥熬多長工夫最好曾經(jīng)有了看法了,此外還為大家引見了熬中藥的留意事項,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協(xié)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