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是如今生活中很多人醫治疾病時都喜歡選用的一種辦法,但少數中藥在服用時都需求煎制,這時就要留意它的煎制辦法,假如煎制辦法不正確就會影響中藥的藥效。上面我們就來看看煎中藥的正確辦法和工夫。
煎中藥的正確辦法和工夫
1.用具
熬藥首選砂鍋、瓦罐,接上去是搪瓷器皿、不銹鋼鍋,最忌諱運用鐵鍋和銅鍋。砂鍋、瓦罐的化學性質波動,受熱平均,傳熱遲緩,煎藥時水分不容易蒸發。
2.浸泡
用冷水浸泡使藥物變軟,細胞壁收縮,藥物的無效成份容易浸透到水分中。然后再煎煮,這樣隨著水溫的逐步增高,無效成份便容易被煎出。浸泡工夫,普通以花、葉、莖類為主的藥物可浸泡20分鐘擺布;以根、種子、果實為主的藥物可浸泡30分鐘至60分鐘。
3.水量
煎中藥時水的數量應該是中藥藥材體積到5~10倍,不外不同材質的中藥材所加水的數量應該略有不同,比方煎花葉,全草類的藥物加水就要多一些,而煎煮礦物類的藥物或許貝殼類的藥物時加水就要少一些。
4.火候
依據藥物的不異性質與醫治需求,采用武火急煎和文火緩煎兩種辦法。普通來說,醫治傷風感昌的解表藥以及清熱藥、芬芳藥,因煎煮工夫短,宜用武火急煎,而味厚的滋補藥,因煎煮工夫長,宜用文火緩煎。武火使水份蒸發快,并且又易使藥汁外溢,故目前往往采用先武后文相結合的辦法,即先用武火急煎,沸后改用文火緩煎。
5.工夫
普通而言,等用武火使得藥水沸騰后再用文火煲藥的工夫,普通中藥,頭煎應在20-25分鐘,二煎15-20分鐘;解表類中藥,頭煎10-15分鐘,二煎10分鐘;滋補類中藥,頭煎應在30-40分鐘,二煎25-30分鐘。
6.復煎
普通而言,一副中藥在煎煮兩次就可以了。但滋補類的中藥,可以煎煮三次。而一些藥量較大的處方,也可以煎煮三遍。大家最好把兩道煮出的藥水混合,分兩次服用,三道的話,也順次類推,這樣藥效比擬平衡些。
關于煎中藥的正確辦法和工夫的相關內容就為大家引見到這里了,希望明天分享的內容可以協助到大家,祝你生活愉快,身體安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