臘八節,俗稱“臘八” ,即農歷十二月初八,古人有祭奠祖先和神靈、祈求歉收不祥的傳統,一些地域有喝臘八粥的風俗。那么臘八節風俗還有哪些呢?上面就為大家引見。
臘八節風俗
1.做臘八蒜
將新蒜蒜頭掰開,剝去蒜辦的外皮,浸泡在醋內(容器要洗凈,不要帶油污)。一周后,蒜辦變綠色,滋味酸辣可口,醋已含蒜香。北方稱之為“翡翠蒜”;南方多在臘月做此菜,故稱“臘八蒜”。吃餃子,拌涼菜時倒上一些滋味十分鮮美。
2.祭奠
祭奠的對象包羅:先嗇神神農、司嗇神后稷、農神田官之神、郵表畦神、開路、劃疆界之人、貓虎神、坊神、水庸神、昆蟲神等。唐宋后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,佛教習氣在這天祭佛。局部地域很盛大。
從先秦開端,臘八節就有祭奠祖先、神靈,祈求歉收和不祥的的風俗。并且,臘八節還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,是佛教徒的節日。所以,在臘八節這天祭神、敬佛、祭奠祖先,有祈求神靈、佛祖、祖先庇佑的.好兆頭。
3.喝臘八粥
臘八節最為風行的習氣是喝臘八粥。臘八粥望文生義是用8種資料熬制的粥,不外依據地域不同,原料上差別很大。普通來說,大米、糯米、花生、紅棗和蓮子是必不成少的。
4.制臘八豆腐
安徽黔縣官方風俗,是外地的風味特產,將便宜豆腐曬干可留日后吃。詳細制造進程如下: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,把豆腐抹以鹽水,在平和的太陽下漸漸烤曬而成。“臘八豆腐”平常用草繩懸掛在通風處晾著,吃時摘取,普通可晾放三個月不蛻變、變味。成品色澤黃潤如玉,入口緊軟,咸中透甜,又香又鮮。如在曬制時參加蝦米等輔料,則愈加美味。它既可以獨自成菜,也可與肉類搭配,或炒或燉,都是美味。
5.吃臘八面
南方很多地域有吃臘八面的風俗。臘八面的做法和臊子面沒有什么大的不同,只是由于在臘八節這一天做和吃因此得名。
6.吃冰
臘八前一天,人們普通用鋼盆舀水結冰,比及了臘八節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。聽說這天的冰很神奇,吃了它在當前一年不會肚子疼。
7.煮“五豆”
有些中央過臘八煮粥,不稱“臘八粥”,而叫做煮“五豆”,有的在臘八當天煮,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,還要用面捏些“雀兒頭”,和米、豆(五種豆子)同煮。
經過對上文的閱讀,置信大家對臘八節風俗曾經有所理解了,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協助到大家,祝你生活愉快,身體安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