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秋養生飲食指南:科學進補,健康度秋
立秋過后,處暑將至,秋高氣爽的日子就在眼前。不過秋天也常伴“秋燥”、“秋乏”等不適。想要舒舒服服過秋天,飲食上不妨試試這些調整:
一、深色蔬菜要多吃,維A儲備不可少
夏天大家愛吃瓜類解暑,像冬瓜、黃瓜這些,但它們的β-胡蘿卜素(能在體內轉化成維A)含量普遍偏低。維A可是皮膚和黏膜健康的守護者!一旦缺乏,皮膚會變得干燥粗糙,甚至眼睛發干。這時就該多吃深色蔬菜了——綠葉菜如菠菜、芥藍、西蘭花,橙黃色蔬菜如胡蘿卜,都是β-胡蘿卜素的優質來源。研究顯示,我國居民維A攝入不足率高達40%,秋季補充正當時。
二、養胃食物常上桌,發酵食品也不錯
秋季是腸胃問題高發期。油膩食物少吃為妙,多選些溫和養胃的食材。南瓜、小米、圓白菜、姜片、木瓜都值得推薦。酸奶、豆豉這類發酵食品也特別好,營養豐富還易消化,特別適合秋天脆弱的腸胃。
三、薯類替代精米面,營養均衡更健康
秋天正是薯類豐收季!山藥、芋頭、土豆、紅薯不妨常吃,用來代替部分白米飯、白面條。這些薯類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鉀、鎂等礦物質,膳食纖維含量更是精米面的3倍以上。現代營養學證實,用薯類當主食,對預防高血壓等慢性病大有裨益。
四、每日堅果一小把,原味輕烤更適宜
老話說“秋吃果”,花生、核桃、杏仁等堅果正當季。每天一小把(約30克),既能護心又補充維E和微量元素。但秋天干燥,炒制堅果易上火。推薦選擇原味生核桃、松子,五香煮花生,或者輕烤的巴旦木、開心果,既健康又不傷嗓子。
秋季飲食四禁忌,這些要點要牢記:
1. 進補切記莫過量
中醫強調“虛則補之”,但必須“不虛不補”、“缺啥補啥”。藥補不如食補,畢竟“是藥三分毒”,食補安全又有效。
2. 熱量過剩要警惕
秋季食欲大開?小心熱量超標!脂肪堆積的“貼秋膘”可能帶來健康隱患。數據顯示,秋季體重平均增長可達1.5公斤,飲食適量是關鍵。
3. 營養均衡是基礎
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指出:食物要多樣,谷物為主,粗細搭配。谷類供能、豆類供蛋白、蔬果供維生素、肉蛋奶供優質蛋白,缺一不可。
4. 腸胃保護放首位
天氣轉涼,飲食宜“溫”忌“寒”。性溫食物能保護胃腸,避免腹瀉等不適。夏季營養虧空需補,但更要注重食物多樣與營養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