驚蟄養生吃什么?五大飲食原則助你健康過春
春雷響,萬物長,驚蟄時節的飲食智慧就藏在一粥一飯間。
驚蟄節氣一到,春雷初響,萬物復蘇。此時人體肝陽之氣漸升,陰血相對不足,飲食上需順應陽氣升發特點,減輕肝臟負擔。
多吃富含植物蛋白和維生素的清淡食物,適當食用甜味食材,才能讓身體跟上春天的腳步。
01 清淡飲食,給腸胃減負
驚蟄后天氣回暖,清淡飲食更利于新陳代謝。推薦多食春筍、芹菜等富含粗纖維的蔬菜,它們能有效促進腸胃蠕動。
春筍因其季節而得名,立春后破土而出,肉質鮮嫩爽口。在烹飪界有“百搭之王”的美譽,可葷可素,還能為肉類菜肴提鮮。
根據部位不同,春筍的吃法也各異:最嫩的筍頭涼拌最佳,能保留原味;中段切筍片與肉同炒;較老的根部則適合與肉類燉煮煲湯。
對無肉不歡的朋友,瘦豬肉是理想選擇。它性平味甘,蛋白質含量高達20%,能增強體質抵御病菌。鴨血、水蘿卜、木耳菜、山藥、蓮子、銀耳等食材也特別適合驚蟄時節食用。
02 吃梨潤燥,應對多變氣候
驚蟄時節乍暖還寒,氣候干燥,梨子成為潤肺生津的首選。民間素有“驚蟄吃了梨,一年都精神”的說法。
梨性寒味甘,具有潤肺止咳、滋陰清熱的功效,被譽為“天然礦泉水”。其含水量達85%以上,能有效緩解春季口干舌燥。
梨的吃法多樣,可生食、蒸煮或榨汁。春季食用建議用冰糖煮制,避免生冷傷胃,更利于和胃降逆。脾胃虛寒者可將梨蒸熟后食用。
03 應季食譜,吃出春日活力
涼拌銀耳
銀耳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,滋陰補腎功效顯著。其所含銀耳多糖能增強免疫功能,提高機體抵抗力。
做法:大蒜切末備用;沸水中放入泡發撕碎的銀耳,稍汆燙去異味,撈出后加調料涼拌即可。
翡翠玉絲
青椒富含維生素C(每100克含72毫克)和微量元素,能增強體力緩解疲勞;土豆則提供豐富碳水化合物。
烹飪時先放花椒爆香,下土豆絲翻炒,加醋和糖調味,最后放入青椒絲快速翻炒,出鍋前淋麻油增香。
04 適度進補,增強免疫屏障
遵循保陰潛陽原則,驚蟄時節可適當選用補品提高免疫功能。宜選擇調血補氣、健脾補腎的食材,如海參、龜肉、冬蟲夏草等,燥烈辛辣之品則應少吃。
豬心棗仁湯
豬心1個,酸棗仁15克,茯苓15克,遠志5克。豬心剖洗干凈,藥材裝入紗布袋,同入砂鍋加水燉煮。此湯補血養心功效顯著,適用于心肝血虛所致的心悸失眠、記憶力減退。
龍眼黨參鴿肉湯
龍眼肉30克,黨參30克,白鴿肉150克。鴿肉切塊與藥材同燉,熟后食肉飲湯。此湯滋肝腎、益脾氣,對腰膝酸軟、頭暈耳鳴、失眠健忘有改善作用。
05 增甘養脾,鍋巴成春季佳品
中醫認為“春日宜省酸增甘,以養脾氣”。春天肝氣旺易傷脾,需減少酸味食物,增加甘味食材以養脾。鍋巴作為天然甜食,成為驚蟄時節的理想選擇。
鍋巴由粳米煮飯時鍋底結塊經低溫烘烤而成,香脆可口。粳米含有淀粉、蛋白質、B族維生素和鈣、磷、鐵等礦物質。經焙烤后,淀粉部分分解,更易消化吸收。
食用鍋巴時需細嚼慢咽,能促進唾液酶分泌,幫助消化吸收,增強腸胃功能。微炭化的鍋巴還能吸附腸腔里的有害物質,收斂止瀉。
粳米經炒、烘、烤后,不僅風味獨特促進食欲,更具消食導滯功效。初春時節適當食用鍋巴,能幫助脾胃適應季節轉換。
現代營養學研究證實,驚蟄時節推薦的菠菜每100克含鉀558毫克,能有效緩解春困;春筍膳食纖維含量達2.8%,促進腸道健康。
在山東煙臺,老人們至今遵循著“驚蟄三件寶”的食俗:韭菜炒雞蛋、梨片銀耳羹、鍋巴小米粥。
明天就是驚蟄了,不妨試試涼拌一盤春筍,午后燉盅冰糖雪梨,晚飯后嚼幾片金黃鍋巴。順應時節的身體,自會給你最踏實的回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