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大降壓食物揭秘!科學驗證的餐桌降壓靈
科學驗證的降壓食材,讓健康從每一口食物開始。
通常認為,芹菜能保護血管;小蔥拌豆腐可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沉積;洋蔥能降血脂、預防血栓;醋能改善血液循環;西瓜中的活性成分可調節血管張力;葡萄中的黃酮類化合物也有降壓作用。除了這些常見食材,國際研究還發現了更多鮮為人知的“降壓能手”。
1. 雞蛋清
英國《每日郵報》報道,中國吉林大學于志鵬博士團隊研究發現:吃雞蛋清可顯著降低血壓。軍事醫學科學院芮莉莉博士指出,其實早在2009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研究就發現,雞蛋中的某些蛋白質能模擬降壓藥作用。
建議高血壓患者每天食用不超過兩個水煮蛋。油煎蛋因高溫導致蛋白質變性且含油量高,不適合高血壓人群。需注意:不可盲目增加蛋清攝入,過量會升高膽固醇;更不能擅自停藥。
2. 橙汁
橙汁富含維生素C,2010年法國奧弗涅大學研究發現:每天飲用兩杯橙汁可產生明顯降壓效果。中年男性連續一個月每日飲用半升(約2杯)橙汁后,血壓水平顯著下降。
橙汁中的核心成分橙皮苷也存在于茶葉、水果中。橙子富含的抗氧化劑能減緩自由基對血管損傷,其中豐富的鉀元素更直接助力降壓。服用降壓藥者飲用前需咨詢醫生,避免果汁降低藥效。建議選擇鮮榨橙汁,市售成品含糖量過高。
3. 紅茶
2012年英國《營養咨詢》刊登的西澳大利亞大學研究發現:每日三杯紅茶可顯著降低高血壓。研究對比紅茶、咖啡和安慰劑效果,結果顯示:每日飲用3杯紅茶,6個月后收縮壓平均降低2mmHg,舒張壓降低3mmHg,相當于降低10%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建議早餐后飲用紅茶促進血液循環。注意:茶葉含咖啡因,空腹飲用可能引發心慌、尿頻等不適;神經衰弱者需慎飲。
4. 紫薯
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大學研究發現:每日兩次食用紫薯的降壓效果與燕麥相當,且不會導致發胖,特別適合超重的高血壓患者。紫薯最佳食用方式是帶皮烤熟,高溫油炸會破壞營養成分。
紫薯雖好但缺乏蛋白質和脂肪,需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質食物。避免用微波爐烘烤,以防破壞有效物質。特別注意:帶黑色斑點的紫薯皮有毒不可食用。
5. 海藻
2011年美國《農業與食品化學雜志》稱,愛爾蘭農業部食品研究中心分析100項研究后發現:海藻中的生物活性肽具有類似降壓藥的作用。常見海藻類食物包括裙帶菜、海帶和紫菜等。牛奶中也含大量生物活性肽。
推薦用海帶燉豆腐輔助降壓。但由于海藻含鹽量較高,每周食用不宜超過兩次。
6. 辣椒
香港中文大學陳振宇博士2012年研究發現:辣椒素能有效降低血壓和血脂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丁榮晶教授指出,2010年第三軍醫大學研究就發現辣椒素可舒張血管實現降壓。
辣椒素會刺激胃部,胃炎和胃潰瘍患者不宜多食。目前具體食用量仍需深入研究。
7. 獼猴桃
2011年挪威奧斯陸大學附屬醫院研究發現:每日食用三個獼猴桃的降壓效果優于蘋果。研究針對118名中老年人,發現獼猴桃的降壓優勢主要來自其富含的抗氧化劑葉黃素。
紐約心臟病專家建議在每日五份蔬果中納入獼猴桃。但專家提醒:不能因此盲目補充葉黃素。
8. 無醇紅葡萄酒
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2012年研究發現:心臟病高危男性每日飲用兩杯無醇紅葡萄酒,四周后收縮壓降低6mmHg,舒張壓降低2mmHg,相當于降低心臟病風險14%和中風風險20%。
研究強調,普通紅酒中的酒精會干擾降壓效果,只有酒精含量≤0.5%的無醇葡萄酒才有效。此前荷蘭研究顯示普通紅酒不能降壓,可能正是因為酒精的影響。
9. 甜菜根汁
美國心臟協會雜志《高血壓》刊登的英國研究發現:高血壓患者每日飲用227克甜菜根汁可降低血壓約7%。飲用后3-4小時降壓效果達峰值,且可持續24小時。
甜菜根汁富含維生素C、維生素K和多酚類物質,具有降脂、抗氧化作用。但其含糖量較高,過量飲用可能升高血糖,需適量攝入。
小貼士:降壓飲食三原則
控鈉有技巧:超市掛面鈉含量可達1200mg/100g(占日推薦量48%)。建議采用三級防御:警惕加工食品、巧用低鈉鹽(含30%氯化鉀)、訓練味覺敏感度(每周減鹽20%)。烹飪時用檸檬汁代替鹽可使菜品鈉含量直降40%。
補鉀講方法:芋頭(378mg/100g)、紫菜(1796mg/100g)、口蘑(3106mg/100g)都是補鉀高手。建立“彩虹補鉀法”:紅(紅棗)、黃(杏干)、綠(菠菜)、紫(紫菜)、白(口蘑)五色食材搭配。
纖維巧搭配:推薦“321纖維套餐”——3種全谷物(燕麥、蕎麥、藜麥)+2種豆類(鷹嘴豆、蕓豆)+1種菌菇(木耳纖維含量是芹菜的8倍)。每日增加10g纖維攝入可使收縮壓下降1.5mmHg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