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質不同補法不同:九類人群補氣指南
中醫講究辨證施治,不同體質的人補氣方法大不相同。下面這份指南幫你找到適合自己的補氣之道:
陰虛體質者
這類朋友體內津液不足,易生虛熱。推薦選擇芝麻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制品、甘蔗、新鮮蔬果、豆腐和魚類等清淡滋陰的食物。相反,蔥、姜、蒜、辣椒等辛味調料要少吃。
氣虛體質者
日常飲食需注重補氣。藥膳"人參蓮肉湯"值得常備,粳米、糯米、小米、黃米、大麥、山藥、大棗等食材都具有良好的補氣效果,建議多攝入。
血虛體質者
補血養血是關鍵。桑葚、荔枝、松子、黑木耳、甲魚、羊肝、海參等食物能有效滋養血液,應作為日常飲食的重點。
陽虛體質者
需要溫補陽氣。羊肉、狗肉、鹿肉等溫熱性質的食物能顯著提升體內陽氣,是這類人群的理想選擇。
陽盛體質者
體內陽氣過旺,需避免辛辣燥烈之物。辣椒、姜、蔥、蒜等調料要控制,牛肉、狗肉、雞肉、鹿肉等溫陽食物也應減少。可多食水果、蔬菜和苦瓜。尤其要戒酒,因為酒性辛熱上行。
血瘀體質者
活血化瘀是重點。桃仁、油菜、黑大豆等食物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。可適量飲酒,多食醋,兩者均有助于活血。
氣郁體質者
行氣解郁很重要。少量飲酒能促進氣血流通,改善情緒。日常可多食佛手、橙子、柑皮、蕎麥、茴香菜、香櫞、火腿等行氣食物。
痰濕體質者
約60%的肥胖人群屬于此類體質。需側重健脾利濕、化痰祛痰。白蘿卜、紫菜、海蜇、洋蔥、扁豆、白果、赤小豆等食物效果顯著。肥甘厚味之品則應嚴格控制。
核心提示:每種體質對應不同的補氣方案,但切忌過度依賴單一食物。進補需節制,適可而止才是養生之道。
十款經典補氣食療方
糖棗荔圓:調理氣血
取大棗、桂圓、荔枝各50克,三七粉5克,食糖適量。大棗入砂鍋加水煮沸后小火煨5分鐘。加入其余食材再煮10分鐘,調入食糖即可。每日1次溫熱食用。
參棗米飯:健脾益胃
黨參10克、大棗20個、糯米250克、白糖50克。黨參大棗煮半小時取湯備用。糯米蒸熟擺上棗,澆入熬好的糖汁即成。可作主食。
麻仁栗子糕:潤腸通便
火麻仁10克、芝麻5克、栗子粉50克、玉米面50克。麻仁芝麻打碎后,與粉類、紅糖混合,加水蒸糕。作點心食用。
芪香蜜營膏:行氣通便
黃芪300克、木香45克、蜂蜜適量。藥材煎煮取汁濃縮,加等量蜂蜜煮沸冷卻裝瓶。每日2次,每次1湯匙沖服。
黃芪阿膠粥:氣血雙補
黃芪15克水煎取汁煮粳米30克為粥,烊化阿膠10克(即融化后)兌入粥中。每日1次溫服。
歸芪鯉魚湯:養血通乳
鯉魚1條(約500克)與當歸15克、黃芪50克(紗布包)同煮。飲湯食肉,適合產后調理。
黃芪補胃棗:健脾益胃
蜜炙黃芪60克、橘皮10克、黑棗1000克,加豬油、白糖、黃酒拌勻蒸3小時。每日午晚餐后食棗5枚,飲汁半匙,堅持3個月。
糖醋清蒸魚:化濕解毒
青魚段500克加姜絲蒸熟。油鍋熗香,加糖醋、淀粉勾芡淋于魚身。佐餐食用。
黃芪川芎兔肉湯:活血通絡
兔肉250克汆水,與黃芪60克、川芎10克、生姜4片同煮2小時調味。每日或隔日1劑,飲湯食肉。
加味黃芪粥:消腫利水
生黃芪30克煮水20分鐘去渣,加薏米30克、赤小豆15克煮30分鐘,入雞內金末9克、糯米30克煮粥。每日1劑分兩次服,每次配金橘餅1個,連服2-3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