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養生全攻略:四類黃金食材+科學進補指南
晝夜均分寒暑平,秋分養生正當時。今日秋分,天地陰陽平衡之際,正是調養身心最佳時機。
秋分,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六個節氣,今年落在9月23日。作為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之一,秋分恰處秋季90天正中,平分秋季。
此時全球晝夜等長,各占12小時,此后北半球將開啟晝短夜長的模式,氣溫逐日下降,晝夜溫差顯著加大,部分地區溫差甚至超過10℃。
一、秋分養生核心原則
秋分時節最易引發“秋燥”,這是人體隨氣候變化產生的生理反應。不同于白露的溫燥,秋分后的燥邪多屬涼燥類型。涼風襲來,氣溫驟降,寒涼加重,人體易出現皮膚干澀、口唇干裂、咽喉不適等癥狀。
中醫強調“燥者潤之”,飲食應以清潤溫潤為主,多食芝麻、核桃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品、梨等食物,可滋陰潤肺養血。但需注意:
脾胃虛弱者應減少水果攝入,避免加重腹瀉
進補需適度,避免造成腸胃積滯
過敏性體質者慎用寒涼白色食物
秋分后還是腸道傳染病、瘧疾、乙腦多發季節。胃腸道對寒冷刺激敏感,慢性胃炎患者需特別注意胃部保暖。同時避免緊張、焦慮等不良情緒刺激,防止誘發舊病。
二、四大黃金時令食材
柚子:秋日潤肺珍品
作為秋季代表性水果,柚子富含維生素C(含量是柑橘的2倍),具有理氣化痰、潤肺清腸功效。柚子可制成多種養生食品:
柚子醋:取柚子2個取汁,柚子皮1份,配酒50ml、味淋50ml、醬油50ml、醋100ml。先煮酒和味淋,加柚子皮后關火冷卻,最后加入醬油和柚子汁。
柚子茶:柚子用鹽搓洗后熱水浸泡,削薄皮切絲,取果肉去絲去皮。柚子皮與果肉加冰糖同煮,放涼后加蜂蜜密封冷藏。
柚子燉雞是經典秋分養生菜:童子雞1只(約750克)腹內填500克柚子肉,加蔥姜料酒燉40-60分鐘。此膳有溫中益氣補肺,下氣消痰止咳功效,特別適合肺虛咳嗽及哮喘患者。
桂花:秋日芬芳藥食
桂花又名木犀,《本草綱目》載其“性溫,生津,辟臭,治風蟲牙痛”。所有桂花瓣均可用于糕點膳食,亦可釀酒。
制作桂花糖:新鮮桂花用冷鹽水洗凈濾干,層層白糖密封腌制,可調入梅鹵或姜片。制成的桂花糖芬芳持久,為各類點心增添秋日風味。
銀耳:平民燕窩
銀耳被譽為“菌中之冠”,中醫認為其味甘淡、性平無毒,各類體質皆宜。其富含的植物膠質能有效清理腸道毒素,長期食用可滋養容顏、調理身心。
上等“雪耳”煮出的湯羹豐腴如凝脂。因五色理論中“白入肺”,銀耳等白色食物可有效緩解秋燥傷肺。但過敏性體質者需慎選白色溫補食物。
推薦木瓜蓮子銀耳煲:銀耳、蓮子泡發后去芯去根,電壓力鍋加冰糖壓20分鐘,最后加入木瓜塊煮5分鐘。注意木瓜不宜久煮,否則會破壞其營養成分。
秋蟹:寒涼美味的科學搭配
秋分是全年品蟹最佳時節。蟹肉營養豐富,每百克含蛋白質13克,脂肪僅0.7克,還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。清蒸最能保留蟹的天然鮮香,蒸制時需注意:
蟹鉗用草繩綁緊防止脫落
水開后上籠蒸15分鐘
必備三樣搭檔解寒毒
紫蘇:蒸蟹時水中放紫蘇包可辟腥殺菌祛寒。紫蘇性溫,能解蟹毒,緩解食蟹后過敏瘙癢。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記載紫蘇“行氣和血”,可“解肌發表,散風寒”。
黃酒:活血祛寒的黃金搭檔。黃酒性溫,含豐富氨基酸和酯類物質,既能祛除腥味,又能中和蟹的寒性。選擇溫熱飲用效果更佳,酒中可加話梅增添風味。
蟹醋:經典配方為姜末、生抽1份、香醋3份、少許糖。醋能殺菌助消化,姜可健胃發汗,兩者結合是長期實踐得出的最佳搭配。蟹醋宜陳,存放愈久味道愈醇;姜則需選嫩姜,汁多味淡。
三、養生食譜精選
百合銀耳雪梨飲
北京中醫藥大學專家推薦的秋分藥膳:梨養陰生津、化痰止咳;百合養陰潤肺、養心安神;銀耳補氣潤肺、滋陰生津。三味同煮,適合大多數人群。
山藥百合粥
大米100克加山藥、百合各20克。山藥保持血管彈性,防止動脈硬化;百合潤肺止咳、清心安神。此粥能化痰止咳、強健脾肺,是秋分早餐優選。
白果冬瓜老鴨湯
白果100克、冬瓜1000克、芡實20克、老鴨1只、生姜3片、陳皮1/4個。鴨肉滋五臟之陰,清虛勞之熱;白果滋陰抗衰老;冬瓜利水排濕。此湯具有滋補生津、潤肺益氣功效。
秋分特色:嶺南秋菜
嶺南地區有吃秋菜(野莧菜)習俗,與魚片滾湯稱為“秋湯”,暗合中醫秋日滋補之道。秋菜清熱解毒、利尿止痛,正應秋分時令需求。
晝夜均分秋已半,蟹肥菊黃正當時。秋分養生,重在平衡二字——飲食寒溫平衡,作息動靜平衡,情志收放平衡。順應天時,食飲有節,方能為寒冬積蓄足夠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