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吃什么食物最好?營養師推薦的養生清單請收好
冬令進補,開春打虎。科學食補提高抵抗力,助你溫暖過寒冬。
俗話說:“冬天進補,春天打虎。”寒冷季節里,除了做好保暖,合理進補更是提升體質、增強免疫力的關鍵。
下面這份冬季養生食物清單,結合傳統智慧與現代營養學,幫你系統性地抵御嚴寒。
一、暖身御寒的優質蛋白
羊肉
羊肉堪稱冬季“暖身之王”,其蛋白質的食物熱效應顯著高于其他肉類,消化過程中就能增加身體散熱。
每100克羊肉可提供約20克優質蛋白,同時富含血紅素鐵和維生素B12,能有效改善貧血導致的手腳冰涼。中醫認為其可補腎護肝、溫中暖下,燉湯時加入生姜、當歸,驅寒效果更佳。
鱸魚
冬季鱸魚肉質細膩肥美,富含易消化的蛋白質、硒、銅、維生素B族等營養素。
中醫強調其能健脾胃、補肝腎,尤其適合脾胃虛弱者。相較于紅肉,鱸魚的脂肪含量更低,對心血管負擔較小。
狗肉(需確保來源合法)
狗肉中牛磺酸和多肽含量突出,脂肪比例低。
中醫認為其性溫,可補氣溫腎、助陽散寒,對腰膝冷痛、夜尿頻繁者有輔助調理作用。
二、植物性營養主力軍
大豆與豆制品
黃豆芽:大豆發芽后,維生素B1、B2、C及水溶性纖維素顯著增加,蛋白質生物利用率提升約30%。
黑豆:“豆中之王”黑豆的蛋白質含量高達30%-50%,超越豬腿肉一倍有余。其單不飽和脂肪酸占50%,能輔助降低膽固醇,中醫稱其可潤腸補血。
大豆:提供“完全蛋白”彌補谷物賴氨酸不足,中醫記載其能和胃調中、健脾益氣。
菌藻類精華
香菇:含50多種酶及香菇多糖,能抑制膽固醇合成,促進其分解排出,對調控血脂有明確作用。
黑木耳:被譽為“食物阿司匹林”,其膠質可清滌胃腸,鐵元素含量豐富且易吸收,輔助預防血栓形成。
三、根莖與蔬菜:冬季腸胃守護者
蓮藕
冬季鮮藕碳水化合物含量達20%,富含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。
生藕性寒可清熱潤燥,熟藕性溫能健脾開胃,與排骨同煮更能補心生血。
白蘿卜
“冬吃蘿卜賽人參”!介辣素具有消炎清熱作用,尤其適合緩解吃肉過多引起的上火癥狀。
異硫氰酸酯等活性物質生吃時保留更完整,助抗氧化、抗炎和調節免疫。
大白菜
百菜不如白菜!其維生素C含量遠超番茄,且富含木質素和多種酶類,可降血脂、軟化血管。中醫認為其能清熱解毒、通利胃腸。
四、溫潤滋補的果糧搭配
牛奶
每100毫升牛奶含鈣量約120毫克,吸收率是植物源的2倍以上。
乳糖促進益生菌增殖,9種必需氨基酸組合全面,中醫稱其可補虛養身、生津潤腸。
板栗與紅薯
板栗:“千果之王”板栗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群,對心腦血管和骨骼具有保護作用。
紅薯:膳食纖維與微量元素含量豐富,蒸食或熬粥均可顯著健脾養胃。
潤燥水果三劍客
梨:含水量達85%,含鈣、磷、鐵、碘等微量元素,自古為“百果之宗”,緩解冬燥效果顯著。
柚子:維生素C含量是檸檬的1.5倍,健胃消食、理氣化痰,對冬季口腔潰瘍有抑制效果。
山楂:冬日應季果品,活血化淤作用突出,輔助保護心血管健康,生吃或煮茶皆宜。
經典藥膳搭配推薦
根據中醫“腎主冬”“黑入腎”原則,冬季可多選黑色食材(如黑豆、黑芝麻)搭配溫陽之品:
蘿卜馬蹄羊肉湯:白蘿卜中和羊肉油膩,馬蹄增潤,適合溫補肝腎。
山藥枸杞烏雞湯:烏雞補血,山藥固脾,枸杞明目,三重滋養氣血。
大補養藏湯:栗子、核桃、蓮子、枸杞共煮,固腎補五臟。
溫馨提示:湖南省衛健委健教中心提醒,冬季進補需因人而異,濕熱體質者應減少溫燥食材攝入,避免“越補越上火”。
合理搭配、均衡飲食,才是抵御寒冬的科學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