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筍嘗鮮別嘗“險”!多人因貪吃進急診,醫生緊急提醒
春筍——春季餐桌上的“雙刃劍”
春筍被譽為春季“菜王”,其營養價值頗高,富含膳食纖維、維生素及礦物質,適量食用可促進消化、調節血糖血脂。然而近期多起病例警示:貪吃春筍可能引發消化道出血甚至休克!浙江一位女士連吃五天“春筍宴”后嘔血便血,確診消化道出血;江蘇杜先生因連續食用春筍導致食管靜脈曲張破裂,嘔血近千毫升送進ICU。
為什么養生佳品變“健康殺手”?
1. 粗纖維的“硬傷”
春筍粗纖維含量高達2.8g/100g,遠超多數蔬菜。這些纖維質地堅硬,過量攝入會直接擦傷消化道黏膜。尤其肝硬化患者食道靜脈曲張,纖維摩擦可能誘發大出血。
2. 草酸的潛在威脅
每100g春筍含草酸約50-80mg。草酸與體內鈣結合形成草酸鈣結石,加重泌尿系統疾病;同時抑制鈣、鋅吸收,影響兒童發育及老人骨骼健康。
3. 發物特性誘發過敏
中醫視春筍為“發物”,其特殊氨基酸成分易引發過敏反應。臨床統計顯示,過敏體質者食用后蕁麻疹、過敏性鼻炎發作率增加30%。
這七類人群請遠離春筍!
結石患者:草酸加速結石形成,泌尿/膽道結石患者忌食;
過敏體質者:濕疹、哮喘患者食用后過敏復發風險顯著升高;
肝硬化患者:粗纖維可能劃破曲張靜脈致大出血,病死率超50%;
胃腸疾病患者: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出血風險增加4倍;
老年人與兒童:老人消化功能退化,兒童鈣吸收受阻,14歲以下每日禁超50克;
產后產婦:體質虛弱者易引發腸梗阻;
大病初愈者:消化系統脆弱,粗纖維加重負擔。
案例警示:武漢李女士連續兩天食用竹筍后胃出血,內鏡檢查顯示胃黏膜多處糜爛。
安全食用三法則
① 預處理去草酸
沸水焯煮7-10分鐘,可去除70%以上草酸并軟化纖維,降低結石與消化道損傷風險。
② 嚴控食用量
單次攝入不超過200克(約半根),每周不超過2次。脾胃虛寒者建議減至3-5片。
③ 規避危險搭配
? 禁與高鈣食物同食(如牛奶、海鮮)——草酸鈣沉積加重結石;
? 禁與生冷食物同食——加重胃腸刺激。
特殊人群嘗鮮指南
過敏體質者:首次試吃不超過10克,觀察24小時無紅疹、呼吸困難再增量;
老年人:烹飪時延長燉煮時間至20分鐘,搭配粥類保護胃黏膜;
兒童:4歲以下禁食,4歲以上每日不超過30克,切碎后入菜。
醫生提醒:春筍上市季消化道出血患者激增,若食用后出現黑便、嘔血、劇烈腹痛,需立即就醫。
春之鮮,重在嘗而非饗。掌握“量”與“法”,方能不負春光不負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