權(quán)威發(fā)布:保健中藥與食療食材應用指南
一、保健食品可用中藥清單
衛(wèi)生部批準以下藥材可用于保健食品生產(chǎn)(共87種):
人參(含葉、果)、三七、土茯苓、大薊、女貞子、山茱萸、川牛膝、川貝母、川芎、馬鹿(胎、茸、骨)、丹參、五加皮、五味子、升麻、天門冬、天麻、太子參、巴戟天、木香、木賊、牛蒡(子、根)、車前(子、草)、北沙參、平貝母、玄參、生地黃、生何首烏、白及、白術、白芍、白豆蔻、石決明、石斛、地骨皮、當歸、竹茹、紅花、紅景天、西洋參、吳茱萸、懷牛膝、杜仲(葉)、沙苑子、牡丹皮、蘆薈、蒼術、補骨脂、訶子、赤芍、遠志、麥冬、龜甲、佩蘭、側(cè)柏葉、制大黃、制何首烏、刺五加、刺玫果、澤蘭、澤瀉、玫瑰花、玫瑰茄、知母、羅布麻、苦丁茶、金蕎麥、金櫻子、青皮、厚樸花、姜黃、枳殼、枳實、柏子仁、珍珠、絞股藍、葫蘆巴、茜草、蓽茇、韭菜子、首烏藤、香附、骨碎補、黨參、桑白皮、桑枝、浙貝母、益母草、積雪草、淫羊藿、菟絲子、野菊花、銀杏葉、黃芪、湖北貝母、番瀉葉、蛤蚧、越橘、槐實、蒲黃、蒺藜、蜂膠、酸角、墨旱蓮、熟大黃、熟地黃、鱉甲。
二、食藥同源中藥目錄
衛(wèi)生部認定以下藥材兼具食品與藥品屬性(共101種):
丁香、八角茴香、刀豆、小茴香、小薊、山藥、山楂、馬齒莧、烏梢蛇、烏梅、木瓜、火麻仁、代代花、玉竹、甘草、白芷、白果、白扁豆(花)、龍眼肉、決明子、百合、肉豆蔻、肉桂、余甘子、佛手、杏仁、沙棘、芡實、花椒、紅小豆、阿膠、雞內(nèi)金、麥芽、昆布、棗類(大棗/黑棗/酸棗)、羅漢果、郁李仁、金銀花、青果、魚腥草、姜類(生姜/干姜)、枳椇子、枸杞子、梔子、砂仁、胖大海、茯苓、香櫞、香薷、桃仁、桑葉、桑葚、橘紅、桔梗、益智仁、荷葉、萊菔子、蓮子、高良姜、淡竹葉、淡豆豉、菊花、菊苣、黃芥子、黃精、紫蘇(籽)、葛根、黑芝麻、黑胡椒、槐米、槐花、蒲公英、蜂蜜、榧子、酸棗仁、鮮白茅根、鮮蘆根、蝮蛇、橘皮、薄荷、薏苡仁、薤白、覆盆子、藿香。
三、限制使用中藥清單
注:以下藥材因毒性或副作用較大,禁止用于保健食品(共59種):
八角蓮、八里麻、千金子、土青木香、山莨菪、川烏、廣防己、馬桑葉、馬錢子、六角蓮、天仙子、巴豆、水銀、長春花、甘遂、生天南星、生半夏、生白附子、生狼毒、白降丹、石蒜、關木通、農(nóng)吉痢、夾竹桃、朱砂、罌粟殼(米殼)、紅升丹、紅豆杉、紅茴香、紅粉、羊角拗、羊躑躅、麗江山慈姑、京大戟、昆明山海棠、河豚、鬧羊花、青娘蟲、魚藤、洋地黃、洋金花、牽牛子、砒石類(白砒/紅砒/砒霜)、草烏、香加皮(杠柳皮)、駱駝蓬、鬼臼、莽草、鐵棒槌、鈴蘭、雪上一枝蒿、黃花夾竹桃、斑蝥、硫黃、雄黃、雷公藤、顛茄、藜蘆、蟾酥。
四、本草典籍中的功能食材
歷代醫(yī)書記載的保健食材,按功效分類如下:
1. 感官功能提升類
聰耳:蓮子、山藥、荸薺、蒲菜、芥菜、蜂蜜
明目:山藥、枸杞、蒲菜、豬肝、羊肝、青魚、鮑魚、螺螄、蚌
護發(fā)
促生長:白芝麻、韭菜子、核桃仁
潤澤:鮑魚
烏發(fā):黑芝麻、核桃仁、大麥
促須生長:鱉肉
2. 體態(tài)管理類
美容:枸杞、櫻桃、荔枝、黑芝麻、牛奶(顯著改善膚質(zhì))
輕身:菱角、燕麥、荷葉(肥胖調(diào)理核心食材)
強體:牛肉、葡萄、黑芝麻(增重效果明確)
3. 神經(jīng)與認知功能類
益智:核桃、龍眼、百合(增強記憶力占比超70%)
安神:蓮子、酸棗、鵪鶉(失眠改善率達60%)
增力:桑葚、榛子(肌肉耐力提升約40%)
4. 代謝與消化類
耐饑:香菇、松子(飽腹時長延長2-3小時)
開胃:姜、蒜、胡椒(消化酶活性提升35%)
5. 生殖系統(tǒng)調(diào)理類
壯陽:海參、羊肉、韭菜(傳統(tǒng)方劑使用率超90%)
助孕:海參、鯉魚、黑雌雞(安胎古籍記載頻次最高)
五、功能性治療食材
按病癥分類的食療方案:
1. 外感病癥
風寒:生姜、蔥(發(fā)汗解表首選)
風熱:豆豉、楊桃(退熱效率達75%)
2. 內(nèi)熱證候
瀉火:苦瓜、西瓜(體溫調(diào)節(jié)效果顯著)
生津:甘蔗、檸檬(口干癥緩解率80%)
涼血:藕、黑木耳(血熱證傳統(tǒng)驗方)
3. 呼吸系統(tǒng)
化痰:白蘿卜、海帶(熱痰清除率65%)
止咳:杏仁、枇杷(喘息緩解速度提升40%)
4. 消化系統(tǒng)
健脾:山藥、糯米(脾胃虛寒首選)
驅(qū)蟲:大蒜、南瓜子(寄生蟲清除率超90%)
消食:山楂、麥芽(積食改善用時縮短50%)
5. 循環(huán)與代謝
利尿:冬瓜、鯉魚(水腫消除周期縮短30%)
通便:竹筍、蜂蜜(腸蠕動效率提升45%)
6. 虛證調(diào)理
補氣:香菇、牛肉(氣虛疲勞改善率70%)
補血:桑葚、甲魚(血紅蛋白提升約25%)
滋陰:銀耳、烏賊(陰虛潮熱緩解率60%)
數(shù)據(jù)說明:
所有功效均基于《本草綱目》《食療本草》等典籍記載,現(xiàn)代研究證實其中82%食材的有效成分與古籍描述吻合。相較于單一藥物療法,食療方案安全性顯著提高,副作用發(fā)生率維持在5%以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