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八大春季滋補食譜:養肝護脾正當時
春季飲食講究“疏肝健脾、祛濕養陽”,這八道經典藥膳助你吃出健康好氣色。
中醫認為,春季屬木應肝,肝氣升發易導致情緒波動、脾胃失調;同時濕氣漸盛,易引發春困、浮腫等問題。因此,春季養生核心原則強調“疏肝健脾、祛濕養陽”,通過食療調和氣血,順應自然升發之勢。
遵循“減酸增甘”的飲食搭配原則,減少山楂、檸檬等酸性食物,增加大棗、山藥等甘味食材,避免抑制肝氣升發。同時適量食用辛味食材如蔥、姜、蒜等可助陽氣生發,但需避免過量引發上火。
一、黑木耳炒豬肝
材料處理:黑木耳泡發洗凈撕朵。豬肝洗凈切薄片,在水淀粉中抓芡均勻,在熱水中焯一下。
烹飪步驟:
豬肝片滑入八成熱的油鍋
加料酒、蔥末、姜絲、精鹽煸炒至熟后盛出
鍋留底油,旺火爆炒木耳至亮滑透香
倒回豬肝,加味精、香油快速翻炒均勻
補血養肝效果顯著,此菜堪稱最佳補血、補肝腎、明目菜肴,四季皆宜。黑木耳中的植物膠質吸附力強,可幫助排出消化系統雜質,起到清胃滌腸的作用。
二、桃仁拌芹菜
制作流程:
芹菜嫩莖洗凈,沸水燙至斷生
冷水激涼后瀝干,加鹽、味精、麻油拌勻
核桃仁麻油炒熟,鋪在芹菜上
滋補肝腎、烏發降壓,尤其適合春季食用。相較于普通炒法,涼拌更能保留芹菜中的鉀元素,幫助調節血壓、緩解春困。
三、菜心炒蝦皮
快手做法:
白菜心切段,蝦皮3湯匙(約45克)水沖瀝干
熱油爆香蒜蓉,加入蝦皮與白菜心同炒
炒至菜熟直接裝盤(無需額外調味)
開胃潤肺,其豐富的鈣、磷、蛋白質及維生素對體弱乏力、腰酸足軟有改善效果。秋冬、初春食用最佳。蝦皮含鈣量達到2000mg/100g,是春季補鈣優質來源。
四、枸杞春筍肉絲
關鍵步驟:
豬瘦肉、春筍切絲備用
熱鍋花生油燒至七成熱,下雙絲炒散
加料酒、白糖、醬油、鹽、味精翻炒
投入枸杞15克再炒,淋麻油出鍋
適用于腎虛目眩、視覺模糊、體弱乏力等癥,冬春兩季食用最佳。枸杞子陰陽并補,具有養血明目功效,與健脾固腎的山藥搭配,增強體力效果加倍。
五、薺菜百頁卷
創意做法:
薺菜燙熟切末,加炸熟松仁、鹽、味精、麻油拌餡
百頁燙泡后冷水激涼瀝干
攤平放餡料卷成長卷,斜切裝盤
明目降壓的春季時令菜。薺菜清熱利濕、平肝明目,每百克鈣含量高達294毫克,是牛奶的2.8倍。
六、春韭炒蛤仁
海鮮秘籍:
蛤蜊沸水燙至微張,取肉備用
韭菜切段入油鍋熘炒
加入蛤肉,鹽、味精調味炒熟
滋陰健胃,春季食用正當時。韭菜溫中行氣,蛤肉富含鋅元素,有助于提升免疫力。
七、核桃仁炒春韭
補腎搭配:
核桃仁麻油炒香
韭菜段油鍋炒熟,加鹽、味精調味
放入桃仁快速炒勻出鍋
補腎壯陽的春季佳肴。核桃仁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,占比達到60%-70%,有助于降低膽固醇。
八、姜汁菠菜
涼拌訣竅:
菠菜洗凈,沸水鍋(加油鹽)燙熟撈出
姜末加冷開水、鹽、味精調成姜汁
菠菜加姜汁、麻油拌勻
脆嫩清口,養血止血,通利腸胃,清熱瀉火。菠菜富含葉酸和鐵質,但草酸含量較高,焯水處理可去除約60%草酸,提升礦物質吸收率。
養生提示:濕熱體質者(舌苔黃膩)應慎用溫補方劑,寒濕體質者(畏寒舌白)需避免過量食用薏米等涼性食材。兒童、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建議咨詢中醫師定制方案,如糖尿病患者可用雜糧飯替代粥類,高血壓患者宜飲菊花決明子茶平肝潛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