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糯米要不要提早泡水不影響包粽子,只會影響口感。提早泡發的糯米做出的粽子口感濕軟,不提早泡水的糯米做出的粽子口感Q彈,假如是用秈糯米我習氣泡一會【工夫1-2小時擺布】。粳糯米我就喜歡直接包。
2#留意是紅豆不是赤小豆#紅豆不提早泡水直接包會更糯,泡發后的紅豆會更松懈。假如是包綠豆,不提早泡水會更瓷實,提早泡發后更糯【綠豆建議泡發一夜】。
3糯米和紅豆清洗潔凈瀝干水分參加過量食用堿。食用堿邊下邊拌米,糯米呈黃色就行(如圖),這個堿的多與少也完全取決于團體口感。【參加堿水的粽子,寄存工夫絕對持久。并且食用大批枧,可均衡人體酸堿度。加上堿水粽口味爽滑,不油不膩。堿水粽中的自然堿,次要的成分是碳酸鈉和碳酸鉀。 適當的堿可以使粉狀在受熱分解時,吸收水份,到達良好的黏彈性。堿水還有防腐作用、中和酸性等功用】。
4粽葉要不要提早煮水也不影響包粽子,煮水后會更韌,不煮水會更挺,我習氣用更挺的葉子,所以都是清洗潔凈瀝干水分就開端包。
5【不煮水的葉子就不要修剪中間,直接包】。選兩片大小差不多的粽葉,順標的目的對齊,普通大葉鄙人,小葉在上。
6取葉中折成一個漏斗形,關鍵是漏斗的底部需求有疊折,這樣的漏斗才不會漏米【這一步還是很復雜的,根本拿到粽葉就會操作】。
7葉柄是在外層,葉尖是在內層,葉柄和葉尖要絕對堆疊齊。
8糯米的量是漏斗的8分滿最佳,太滿易爆米。
9留意盛好糯米后的手勢,一只手呈V字形抓住漏斗,別的一只手要預備蓋帽子。
10帽子蓋上去當前,順勢捏住帽舌,出現出來的兩個“上角”也順勢往下折。【這一步沒有蓋好也可以借助手指捋捋】。
11再看看帽子的兩個“上角”,上角1出現疊折,這樣就不會漏米。
12上角2,異樣出現疊折,這樣才不會漏米。
13帽子蓋好后就是預備折帽舌。
14帽舌順帽沿一并往上折起,帽舌和帽頂高度平齊【這一步沒有折好也可以借助手指捋捋】。
15帽舌與帽頂絕對平齊捏緊。
16以上步驟都做好后就可以纏粽繩了,在帽子的兩頭纏繞系緊即可,這種粽子一共有4個角,不外是兩角平行,四角絕對所以纏繞在兩頭壓緊帽舌就可以系結實。
17包好的粽子上兩角豎平行,下兩角橫平行,每個角都有疊折。
18包好的粽子每個立面呈三角形。
19明天我預備了差不多兩斤米,半斤紅豆。粽子有大有小,一共包了三十多個粽子。
20煮鍋內放清水蓋過粽子,開中大火煮2-3個小時【煮粽子還是用煮鍋長工夫慢煮熟的更好吃,壓力鍋煮的缺乏粽葉特有的幽香】。
21煮鍋煮粽子要隨時察看鍋內狀況,缺水就要及時加滿,我一共煮了兩個半鐘頭。
22煮好的粽子及時取出晾涼,不要泡水。
23撥開一個粽子,再粘點白糖別提多香了,喜歡堿粽,吃的也是一種情懷。
24堿粽冷吃熱吃都十分好吃,熱吃更糯,冷吃更Q彈,冷吃我更喜歡空口不粘白糖。
25粽子的包法各有不同,選一個本人隨手的用就可,粽子的內陷也各有不同,異樣喜歡什么餡就包什么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