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0厘米長,二青條青紅各一根;二三十厘米長小蔥一根,1/3大拇指大小蒜一個;1/4大拇指大小老姜一個。
2椒切兩三毫米長圈段,小蔥切蔥花,姜蒜拍碎切粒。
3姜蒜粒處置成泥,我是用石窩搗成泥的。也可用刀背敲,攪蒜器,破壁機皆可。
4姜蒜泥加兩倍溫水,浸泡10分鐘以上成姜蒜水。
5碗中調味,加姜蒜水,青紅椒,小蔥。
6再參加1/4大拇指大小量的花椒粉,1/6大拇指大小量的鹽和胡椒粉,雞精味精各1/4大拇指大小量,五厘米直徑湯勺,醬油一勺,醋半勺,白砂糖半勺,油辣子紅油一勺,辣子半勺,香油半勺。
7十厘米直徑碗,紅薯粉一碗。
8加兩碗清水調成漿。
9鍋中加四碗清水煮沸。
10下鍋前再次攪勻調成漿(避免水與淀粉避免時長分層,不平均),大火水沸形態邊倒入邊攪拌,倒完水漿后改中小火。
11全方位不斷攪拌,差不多一分鐘就會變白色稀薄。
12再過兩三分鐘,會全變成,淡黃褐色,半通明欠粉凍膏狀。
13盛裝容器先過一道水,倒掉。然后紅薯漿裝入容器,放涼凝結(可放入冰箱保鮮層減速凝結)。
14凝結,食用時,細微晃動,脫模。
15反扣立體接觸倒在菜板上。
16刀外表沖水,將涼粉切小拇指粗細大小條(切塊亦可,外形自定),若粉又開端粘刀,再次沖水切制即可。
17涼粉鋪入容器中。
18淋上調料即可。
小竅門
一、調料技巧1.加二青條,是為了增添清新口味,和鮮辣口感,不喜可不加。
2.姜蒜泥,經過水泡制微發酵成姜蒜水,口味會更好。
3.水比例已經是使紅薯涼粉較嫩程度的臨界點,再多就會不成形。所以水比例基本只能減少,不能再增加。喜歡口感扎實的,可降低水份。
二、涼粉制作技巧
4.1無論是做黃涼粉,白涼粉,紅薯涼粉,涼糕涼蝦這類由粉漿加熱成成膠凍狀的食物。都不能直接冷漿直接加熱,因為粉漿需要一定高溫,才能由粉漿變成膠質物。
4.2直接加熱粉漿,會造成,接觸鍋底高溫部分已凝固成型或糊掉,但大部分粉漿溫度不夠沒反應。
4.3要以粉漿加入沸水方式加熱,使粉漿迅速得到高溫滲透,均勻變成膠凍。
4.4所有粉漿水分要比鍋中直接加熱水分少,避免粉漿加入水后整體降溫太多,不能及時回溫。至少保證清水是粉漿量三倍以上
三、涼粉切制技巧
5.涼粉盛入的容器先過水,是因為涼粉盛入,表面可形成水膜,凝固成型方便脫模。
6.涼粉有一定粘性,到直接切易粘刀,拉壞涼粉,所以刀需過水再切,水膜分隔,再次粘刀,就再次刀過水。(切豆腐粘刀也是同樣道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