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養生首選黑木耳:滋陰潤肺的平補佳品
俗話說“一場秋雨一場寒”,陣陣秋雨中,我們迎來了秋分節氣。秋分過后,炎熱逐漸消退,天氣會一天天冷起來。朋友們得注意調整飲食,養好身體,為迎接寒冬做準備。來看看養生專家的貼心建議吧!
秋分,恰是秋季九十天的中點。這一天,太陽直射赤道,晝夜時長完全相等。從這天起,北半球的日照時間將逐步縮短,秋意更濃,天氣也會加速轉涼。
那么秋分時節該吃點啥呢?飲食上,建議多吃些清潤、溫潤的食物。芝麻、核桃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品、雪梨、甘蔗,還有黑木耳都不錯。它們能滋陰、潤肺、養血。寒涼食物比如瓜類要少吃,當季水果可以適當多吃,這也符合“不時不食”的老講究。
秋分最佳時令飲食:黑木耳
黑木耳——藥食同源的平補珍品
黑木耳,是一種食用菌。因長在朽木上,形狀像人耳朵,顏色黑或褐黑,所以得名。它既是美味食材,也是藥用佳品。
自古以來,黑木耳就是我國重要的食用和藥用真菌,人工栽培歷史已超過1300年。其口感細膩清脆,滑嫩可口,味道鮮美無比。作為食品,它味甘淡,能根據個人喜好調味,做出各種美味佳肴。
中醫學認為,黑木耳味甘性平,歸脾、肺、肝、大腸經。主治氣虛血虧、肺虛久咳、咯血、痔瘡出血、婦女崩漏、月經不調、跌打損傷等。作為藥物,它是難得的平補之品。雖藥力平緩,卻不膩不燥,可長期服用。我國現存最早藥學專著《神農本草經》就記載了它的價值,稱其能“益氣不饑,輕身強志”、“主女子漏下赤白汁,血病,腫塊積聚,陰痛,陰陽寒熱,無子”。歷代本草著作對其均有詳細論述。
現代科學研究證實,黑木耳不僅蛋白質豐富,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鐵元素含量極高——每100克干木耳含鐵量達到185毫克,是肉類的100倍!因此,它絕對是缺鐵性貧血患者的理想食品。此外,黑木耳還具有潤腸解毒功能。它所含的腺嘌呤核苷能顯著抑制血栓形成,堪稱中老年人的優良保健食品。
不僅如此,黑木耳對于化解膽結石、腎結石、膀胱結石、糞石等內源性異物也有比較顯著的作用。它含有的多種礦物質能與各種結石發生強烈化學反應,逐步剝脫、分化、侵蝕結石,使其縮小并排出體外。
溫馨提示: 黑木耳作為補品,藥力平緩,適用于輕癥、緩癥或亞健康人群的日常保健。若遇重癥、急癥,需配伍其他藥物或作為輔助治療。另外,黑木耳較難消化,并有一定滑腸作用,故脾虛消化不良或大便稀溏者忌用;對木耳及類似真菌過敏者同樣忌服。
木耳食療小妙方:
血管硬化、冠心病: 取黑木耳5克,清水浸泡一夜,蒸1小時,加適量冰糖,睡前服用,需連續食用;或加入菜肴、餃子、包子餡中長期食用。
貧血: 黑木耳30克,紅棗30個,加少許紅糖,與糯米同煮成粥服食。
痔瘡出血、便秘: 黑木耳6克,柿餅30克,一同煮爛,當作零食吃。
結石輔助治療: 對于初發結石,保持每天吃1-2次黑木耳,疼痛、惡心嘔吐等癥狀通常在2-4天內緩解。配合藥物治療,結石有望在10天左右消失。對于較大較堅固的結石,單用效果較差,應配合藥物同時食用黑木耳。
秋分后健康提醒: 秋風常起,氣候偏燥,辛辣食物不宜多吃。天氣轉涼,易引發胃病,切勿盲目“秋凍”,務必根據自身狀況調整。尤其是有胃病或體質寒濕的朋友,千萬注意保暖,避免影響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