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日暖身養胃指南:14種當季養生食材推薦
寒冷的冬季,不僅容易讓人手腳冰涼,也是心血管問題、血壓波動、腸胃不適(如腹瀉、便秘)等疾病的高發期。想要安穩過冬,注重飲食調養是關鍵。日常不妨多選擇一些健脾養胃、輔助降脂、補益氣血的天然食材。下面這14種冬季養生佳品,值得您加入餐單:
玉米:心血管衛士
冬季餐桌常見大魚大肉,無形中增加了心血管負擔。此時,玉米是理想選擇。其富含的亞油酸(一種不飽和脂肪酸)占比顯著,能有效調節血脂、軟化血管、輔助控制血壓,并促進微循環,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及相關心血管疾病大有裨益。
黃豆:肌膚活力源
天寒衣厚,皮膚容易顯得疲憊無光。黃豆中的大豆異黃酮(一種植物雌激素)能有效改善皮膚狀態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它能在降低高脂血癥患者體內“壞”膽固醇(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)的同時,不影響“好”膽固醇(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)水平,降脂效果明確。
紅薯:補虛增力好幫手
低溫下新陳代謝減緩,加上活動減少、工作壓力增大,常讓人感到疲倦、胃口不佳。吃點紅薯吧,它能溫和地補益虛損、恢復體力、健運脾胃、滋養腎陰。
大豆(毛豆/黃豆):營養全能王
大豆營養成分相當全面,其蛋白質屬于“完全蛋白”,賴氨酸含量尤其突出,能彌補谷物中賴氨酸的不足。它既可作蔬菜,也能替代部分主食,冬天食用益處多多。中醫認為大豆味甘,能和胃調中、健脾益氣。
大白菜:溫胃驅寒家常菜
大白菜性溫味甘,歸脾胃經。具有溫暖胃部、補益中氣、驅散寒氣的功效。對于胃部冷痛、腹部怕涼、小腹不適、排便不暢等情況,能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。
黑豆:高蛋白低脂之選
黑豆在各種豆類中蛋白質含量獨占鰲頭,甚至超過豬腿肉一倍以上。其脂肪構成以有益的單不飽和與多不飽和脂肪酸為主,人體必需脂肪酸占比達到50%,還含有磷脂、大豆黃酮、生物素等。因此,食用黑豆不僅不易升高血脂,反而有助于降低膽固醇。中醫認為黑豆性平味甘,能潤腸通便、補養氣血。
生姜:驅寒暖身必備品
生姜性熱味辛,是冬季驅寒的明星食材。它能有效促進身體溫暖、發汗解表、緩解惡心嘔吐、溫養肺臟,并有一定的解毒作用。
香菇:天然降脂高手
香菇富含多種維生素、礦物質、超過50種酶以及游離氨基酸、膽堿、腺嘌呤、麥角甾醇和香菇多糖。其獨特之處在于能抑制體內膽固醇合成,促進膽固醇分解與排出,從而系統性防止血脂升高。
山羊肉:溫腎強腰佳肴
山羊肉性熱,入脾腎經。特別適合冬季溫補腎陽、強壯腰膝骨骼之用。
鱸魚:冬季滋補上品
鱸魚富含易于消化的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B2、尼克酸以及鈣、磷、鉀、銅、鐵、硒等多種礦物質。中醫認為其性溫味甘,能健脾胃、補肝腎、止咳化痰。冬季正是鱸魚最為肥美、肉質雪白細膩的時節,堪稱品嘗最佳期。
大蔥:發散風寒良藥
大蔥味辛性溫,主要功效在于發汗解表、溫中祛寒。尤其適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發熱怕冷、頭痛鼻塞、咳嗽白痰、胸悶氣短等呼吸道癥狀。
小米:健脾和胃黃金粥
小米性平偏溫,味甘,黃色入脾,能和胃溫中。小米粥常用于調理小兒脾虛腹瀉、老人氣虛乏力,也是產婦產后補養的佳品。
鯽魚:利水通乳全能魚
鯽魚性溫味甘,能補脾益氣、溫中下氣、利水消腫、補血通乳。它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,經常食用不僅能強健身體、減少肥胖風險,還有助于調節血壓血脂,對延年益壽有積極意義。
黃豆芽:高營養清熱菜
黃豆芽是大豆經水浸泡發芽而成。此過程中,在自身酶的作用下,大豆蛋白質結構變得疏松,消化率和生物利用率顯著提高,維生素B1、B2、C以及水溶性纖維素的含量也大幅增加,使其成為理想的高營養蔬菜。黃豆芽味甘性涼,入脾、大腸經,具有清熱利濕、消腫除痹、潤澤肌膚的功效,對脾胃濕熱、便秘、尋常疣、高血脂等問題有良好的食療價值。
綜上,這14種食材是冬季養生的優選。容易感冒者不妨多吃大蔥,常受便秘困擾者可多選黃豆芽。當然,飲食調養只是健康基石的一部分,從根本上增強身體抵抗力,才是抵御疾病、安然過冬的關鍵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