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風池:
端坐位,一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放于風池穴上,由輕漸重點壓,然后用揉法作順時針標的目的輕揉,直至穴位部分覺得酸脹溫馨為度。在按揉進程中,悄悄轉動頭頸。普通 1 ~ 2 分鐘可完成這項按摩。
揉天宗:
坐位,自動抓緊頸部肌肉,用拇指在患側天宗穴上用力按揉 1 ~ 2 分鐘,以肩背有酸脹,上肢發軟有力為度。按揉時慢慢轉動頸項,轉動幅度由小到大,可感到頸部輕松,疼痛加重,頭部活動范圍增大。
按痛點:
在頸項部尋覓壓痛最為分明的痛點,先用拇指指腹在痛點上輕揉,力氣要柔和平均,然后固定指腹于痛點上按壓 1~2 分鐘,力氣由輕到重,以能耐受為度。
側扳頸:
患者采取坐位,自動將頸項部肌肉抓緊,醫者先提拿頸項及肩部緊張的肌肉,使之逐步敗壞,并配合頸項作輕緩的旋轉,搖動次數后,在頸部微向前俯位時,迅速向患側加大旋轉幅度作扳法,使其收回“卡咯”的彈響聲。要求手法穩而疾速,旋轉幅度要在病員能忍耐的限制內。此法適用癥狀較重者。
掐穴位:
選后溪、中渚、列缺等穴,用拇指爪甲先按于后溪穴上,頻頻搖入手指,然后辨別再掐中渚、列缺。力氣由輕漸重,使酸麻重脹的覺得向上分散,最初使感應放射到頸項部療效更佳,每穴各 1 分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