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道具有典型內蒙古作風的羊肉菜,與后面引見的菜品比擬,它制造復雜、選料粗暴,外型也較普通。雖然如此,這道“羊頭搗蒜”還是以每天40份的銷售量成為外地的一道旺菜,成菜蒜香濃郁,微酸可口,羊頭鮮嫩,無腥臊異味,是羊肉菜肴中的佳選。
資料:
原料:
去毛羊頭1顆(凈重約2000克,毛重約1500克),腌蒜50克,大蒜150克。
調料:
蔥、姜各30克,鹽50克,味精8克,白糖10克,陳醋200克,生抽50克,花椒8克,干辣椒5克,香葉2克,小茴香5克,香油10克,辣椒紅油30克。
制造:
1、蔥洗凈、切段;姜洗凈、拍松;羊頭從下巴處掰開,沖洗潔凈,用冷水浸泡1小時,取出后放入不銹鋼湯桶內加冷水沒過羊頭,小火燒開,打去浮沫,參加蔥段、姜、花椒、干辣椒、香葉、小茴香、鹽40克小火燜30分鐘,撈出后趁熱剔下羊頭肉,切生長5厘米的條;把切好的羊頭肉劃一地碼放即可。
2、將大蒜搗成泥放入碗中,參加鹽10克、味精、白糖、陳醋、生抽、腌蒜,淋入辣椒紅油和香油制成調味料,同羊頭一同上桌,主人可以夾羊頭肉蘸調味料食用。
制造關鍵:
1、羊頭選用和林格爾縣當年生的羯羊,此羊終年食用柴甜、甘草、公英等草藥,飲山中之甘泉,故肉質鮮嫩,無腥臊異味,選用此羊頭為最佳;假如買不到這樣的羊頭,可用別的凈化少的羊頭替代。
2、羊頭必需用冷水漸漸燒開,然后用小火燜制,不然羊頭外表的肉成熟了,腦殼中的羊腦還沒有成熟;別的,假如用大火燜制羊頭肉,羊頭肉的表皮容易決裂。
3、大蒜必需搗成泥,不要切成末,不然蒜味不敷濃郁。
腌蒜:
大蒜剝皮、洗凈,控水后裝入玻璃缸中,放入陳醋(陳醋以沒過蒜瓣為好)中密封浸泡7-8天即可。
辣椒紅油:
原料:
干紅辣椒500克,色拉油1500克。
制造:
1、將干紅辣椒放入80℃的熱水中浸泡1.5小時(水以沒過辣椒為好),取出放入攪拌機中攪碎,取出備用。
2、鍋內放入色拉油,燒至兩成熱時放入攪碎的紅辣椒小火熬20-30分鐘(熬制攪碎的紅辣椒時油溫一直不要超越七成),離火后過濾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