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造:揚州十里香酒店行政總廚 李林紀(jì)
生敲是南京的傳統(tǒng)中央菜,已傳播了300余年,其原料為大個的黃鱔。而之所以叫“生敲”,是由于在鱔魚活殺去骨后,要用木棒敲擊鱔片,使其肉質(zhì)松懈,故而得名。
這道生敲的特別之處,是在保存?zhèn)鹘y(tǒng)做法的根底上,為其添加了四種墊底輔料供食客選擇,其中小肉圓是油炸過的,牛筋、牛腱是鹵熟的,而最特別的,則是這個看似普通的豆干——千張先晾曬至干脆,再經(jīng)過油炸、水煮兩步,口感變得筋道有韌勁。
由于太受歡送,這款豆干從生敲的輔料,搖身一變成為主料,做成紅燒菜或干鍋佳肴。
鱔魚初加工:
1、選用每條重0.8-1斤的大黃鱔20斤宰殺治凈,去掉頭、尾,將身子從背部縱向劃開,留意堅持腹部相連,去骨后稍微沖水,魚皮朝下擺在案板上,用搟面杖不時敲擊鱔魚使其肉質(zhì)松懈,在肉面打上深至3/4的十字刀,每隔8厘米切斷備用。
2、鍋入寬油燒至六成熱,下入鱔魚段炸至顏色金黃、卷曲成“麻花”狀時撈出瀝油備用。
3、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,下入五花肉片500克、蒜瓣、姜片各150克、香蔥段100克、八角5個煸炒出香,待肉片油脂溢出,添二湯25斤,放鱔片,加老抽60克、糖35克以及過量鹽、雞粉小火燉2小時,每12段鱔片及5片五花肉為一份分裝入小砂煲,澆入瀝去渣滓的原湯浸泡待用。
豆干初加工:
千張(市場上賣的千張分薄厚兩種,薄千張曬制后一碰即碎,入菜效果不好,因而要選擇質(zhì)地厚的千張)改刀生長30厘米、寬5厘米的片,串入鐵簽掛在通風(fēng)處吹2天至脆,取回后先入六成熱油炸6-8秒,撈出瀝干油分,再下入沸水中堅持似開非開狀小火煮5分鐘,撈出瀝干備用。這樣處置后的千張,吃起來有嚼勁,煮時更易吸味。
走菜流程:
取一個裝有鱔段的砂煲,從邊緣處將豆干100克塞入底部,放在煲仔爐小火加熱3分鐘,頂端裝點提早過油的蒜苗、紅椒段各10克即可走菜。
技術(shù)關(guān)鍵:
燉鱔魚時加少許五花肉片,可添加成菜的油潤香氣,但肉片的量無需太多,不然口感過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