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寒,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初一個節氣。每年公歷1月20日前后,太陽抵達黃經300時,即為大寒。那么大寒節氣的含義是什么呢?接上去就來看看吧。
大寒節氣的含義
大寒是24節氣中最初一個節氣,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陽抵達黃經300°的時分是“大寒”。大寒,是天氣冰冷到極點的寒衣。《授時通考·地利》引《三禮義宗》:“大寒為中者大寒,上形于小寒,故謂之大……寒氣之逆極,故謂大寒。”
大寒節氣的風俗
1.吃糯米飯
在我國北方廣闊地域,有大寒吃糯米的風俗,這項風俗雖聽來復雜,卻蘊涵著后人積聚的生活經歷,由于進入大寒天氣格外冰冷,糯米是熱量比擬高的食物,有很好的御寒作用。糯米飯的做法八門五花,糯米有補中益氣的成效,在冰冷的時節吃糯米飯最適合。
2.迎年
大寒節氣,時常與歲末工夫相重合。因而,這樣的節氣中,除順應節氣干農活外,還要為過年奔走——趕年集、買年貨,寫春聯,預備各種祭奠供品,掃塵潔物,除舊布新,預備年貨,腌制各種臘腸、臘肉,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肴。同時祭奠祖先及各種神靈,祈求來年風調雨順。
3.尾牙祭
所謂二月二為頭牙,當前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“牙”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。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(北方叫潤餅)吃,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,白斬雞為宴席上不成缺的一道菜。聽說雞頭朝誰,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辭退誰。因而如今有些老板普通將雞頭朝向本人,以使員工們能擔心地享用佳肴,回家后也能過個平穩年。
4.喝雞湯
到了寒夏季節,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。大寒已是農歷四九前后,傳統的一九一只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,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,或單燉、或添加參須、枸杞、黑木耳等合燉,寒冬里喝雞湯真是一種享用。
5.吃消寒糕
吃“消寒糕”的風俗在北京由來已久。消寒糕”是年糕的一種,不單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,食用后全身覺得暖和,有溫散風寒、潤肺健脾胃的成效,并且老百姓選擇在“大寒”這天吃年糕,還有“年高”之意,帶著不祥如意、年年安全、步步高升的好彩頭。“所以老北京的風俗中大寒這天,一家人分吃年糕,既帶著不祥味,也能遣散身上寒意,所以稱為‘消寒糕’。
置信大家看完上文的引見后,對大寒節氣的含義曾經有了本人的看法了,此外還引見了大寒節氣的風俗,希望明天分享內容可以協助到大家,祝你生活愉快,身體安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