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種,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九個節氣,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,在每年的6月5日到7日交節。那么芒種是什么意思大家理解多少呢?接上去一同來看看吧。
芒種是什么意思
芒種的“芒”字,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播種,如大麥、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曾經成熟,將要收割;芒種的“種”字,是指谷黍類作物收獲的季節,如晚谷、黍、稷等夏播作物正是收獲最忙的時節。春爭日,夏爭時,“爭時”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。人們常說“三夏”大忙時節,即指忙于夏收、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。“芒種”的到來,預示著農民開端了繁忙的田間生活。
芒種的習俗有哪些
1.安苗
安苗系皖南的農事風俗活動,始于明初。每到芒種時節,種完水稻,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,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奠活動。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,把面捏成五谷六畜、瓜果蔬菜等外形,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,作為祭奠供品,祈求五谷豐收、村民安全。
2.接嫁樹
芒種節氣到來,果農會將不同的果樹停止嫁接,使之結出的果真實外形和質量上得以互補。也有的復雜地用刀在果樹上劃出幾道口,讓其吸收里面空氣,添加果實產量。
3.打泥巴仗
貴州西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,每年芒種前后都要舉行打泥巴仗節。當天,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伴隨,個人插秧,邊插秧邊打鬧,互扔泥巴。活動完畢,反省戰果,身上泥巴最多的,就是最受歡送的人。
4.送花神
農歷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。芒種已近五月間,百花開端凋殘、零落,官方多在芒種日舉行祭奠花神典禮,餞送花神歸位,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謝之情,盼望來年再次相會。有的將五顏六色的絲綢帶掛在花枝上,也有的將落地的花瓣重新貼在樹體上,意謂它永不開放。
5.煮梅
在北方,每年五、六月是梅子成熟的時節,三國時有“青梅煮酒論英雄”的典故。青梅含有多種自然優質無機酸和豐厚的礦物質,具有凈血、整腸、降血脂、消弭疲勞、美容、調理酸堿均衡,加強人體免疫力等共同養分保健功用。但是,新穎梅子大多滋味酸澀,難以直接入口,需加工前方可食用,這種加工進程便是煮梅。芒種時氣候開端酷熱,是耗費膂力較多的時節。在飲食或烹調菜肴時加點醋,不單可添加風味,且有維護維生素c及殺菌成效。
關于芒種是什么意思的相關知識就為大家引見到這里了,此外還引見了芒種的習俗有哪些,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協助到大家,祝你生活愉快,身體安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