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,在6月21日或22日。這一天太陽經過夏至點,北半球白晝最長,夜間最短。那么夏至是什么意思呢?接上去一同來理解一下吧。
夏至是什么意思
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,表示酷熱的冬季行將降臨,夏至這天太陽直射空中的地位到達一年的最北端,白晝工夫最長,夜晚工夫最短,夏至時節具有暴雨、梅雨天氣以及低溫桑拿等氣候特點,降雨量影響農作物的產量,故有“夏至雨點值千金”之說。
夏至的習俗有哪些
1.祭神祀祖
夏至時值麥收,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,以祈求消災年豐。從周代開端,每逢夏至日,朝廷都以歌舞禮樂的方式,舉行盛大的祭奠典禮。故《史記·封禪書》記載:“夏至日,祭地,皆用樂舞。”
2.放荷燈
放荷燈也是夏至的官方習俗。這個風俗次要是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,對活著的人們的祝愿。千百盞河燈在夏至夜晚被人們釋放到河中,閃閃爍爍就像散落到人世的點點星光,很是令人心醉。
3.吃過水面
夏至這天山東各地遍及要吃涼面條,俗稱過水面,有“冬至餃子夏至面”的諺語。煙臺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,黃縣(今煙臺龍口市)一帶則煮新麥粒吃,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笊籬,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撈,既吃了麥粒,又是一種游戲,很有農家生活的情味。
4.消夏避伏
夏至日,婦女們即相互贈送折扇、脂粉等什物。《酉陽雜俎?禮異》:“夏至日,進扇及粉脂囊,皆有辭。”“扇”,借以生風;“粉脂”,以之涂抹,散體熱所生濁氣,防生痱子。在野廷,“夏至”之后,皇家則拿出“冬藏夏用”的冰“消夏避伏”,并且從周代始,歷朝沿用,竟而成為制度。
置信大家看完上文的引見后,對夏至是什么意思曾經有了本人的看法了,此外還引見了夏至的習俗有哪些,希望明天分享內容可以協助到大家,祝你生活愉快,身體安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