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道菜最后降生在博南古道某個驛站的餐桌上,由于滋味共同、烹制快捷,遭到了官員驛使、商賈旅人的交口稱譽,并隨著古道的走向而逐步普及,成為沿線眾多驛站待客的首選。
此菜雖然叫做“黃燜”,但雞卻是生炒而成,運用少量香料和辣椒,全程不加一滴水,不時翻炒使雞肉收緊,成菜極有嚼勁;顧及南方食客的需求,劉徒弟對裝盤停止了改進,在盛器底部墊入一塊煎面,使菜品添加了可食性。
制造流程:
1.選用武定閹雞1只宰殺治凈(這種雞養分豐厚,肉質較緊,制熟后越嚼越香,毛重約1500克/只),去掉頭、爪,斬成小塊,加蠔油35克、料酒25克、鹽20克、雞粉15克、白糖15克、味精10克、白胡椒粉8克抓勻腌制20分鐘。
2.鍋入菜籽油250克燒至五成熱,放草果5個、姜粒30克、蒜瓣100克小火炸至金黃,加丘北干紅辣椒60克、白糖50克炒香,倒入雞塊小火煸至變色,加六月鮮醬油40克持續炒10分鐘至原料上色,放香蔥40克,加蓋小火燜5分鐘。
3.提早做好的煎面(將雞蛋面煮熟后入鍋攤成餅狀,淋油小火不斷晃鍋,煎至兩面金黃焦脆)鋪在砂鍋底部。揭開炒雞的鍋蓋,淋少許水淀粉勾芡,起鍋蓋在煎面上即可。
制造圖示:
1.鍋入油燒熱,放蒜瓣、草果、姜粒炸出香味。
2.放辣椒、白糖,倒入雞塊。
3.加醬油煸炒至上色,放香蔥加蓋燜5分鐘。
4.煎面鋪在鍋底,下面蓋入剛剛炒好的雞塊即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