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鴨鹵熟去骨,稍微按壓;芋頭蒸熟碾泥,拌粉調味,然后將二者合為一體,刷蛋液、拍面包糠,油炸成菜,便成為經典桂菜“荔蓉香酥鴨”。
黃徒弟在傳統做法的根底上停止改進:芋泥中摻入澄面、熟蛋黃、豬油、臭粉、臘腸碎,油炸后自然酥松,外表構成似面包糠般的一層脆皮,且香味更足;而鴨子鹵熟去骨后,亦不再壓平,而是讓其堅持肥嘟嘟的原狀,炸后皮酥脆、肉多汁,與芋泥搭配調和。
批量預制:
1.鹵鴨子:選用生臨時在60天的土鴨宰殺治凈,去掉頭、脖、爪、尾,汆水瀝干,下入燒沸的桂式鹵水中煮40分鐘,關火泡20分鐘,取出瀝干,稍微晾涼后對半斬開,去骨備用。
2.做芋泥:荔浦芋頭去皮蒸熟,碾壓成泥,每500克加澄面160克、生粉100克、熟雞蛋黃2個、豬油30克、鹽6克、味精4克、白糖4克、五香粉3克、臭粉2克以及提早炒香的臘腸碎30克拌勻。
3.定形:鴨子不帶皮一面掛層全蛋糊,抹上芋泥100克,稍微壓實,做成生坯。
走菜流程:
取一個生坯置于漏勺,帶皮一面朝下,送入六成熱油,當其浸入一寸時中止舉措浸炸20秒,之后再持續往下放,堅持六成油溫,繼續炸至顏色金黃,撈出瀝油后切生長方塊,拼回原形即可走菜。
制造圖示:
1.批量預制的香酥鴨生坯。
2.生坯入油炸至疏松、成熟。
桂式鹵水:
1.吊高湯:老雞1只、筒子骨2500克、豬尾骨1000克洗凈,冷水汆透,撈出沖去外表浮沫,添清水30千克,大火燒開轉小火煮2小時,瀝渣即成高湯。
2.香料包:鮮南姜50克、香茅草30克、陳皮20克、甘草15克、桂皮15克、草果3個、花椒10克、干辣椒10克、山柰10克、八角8克、丁香5克、小茴香5克、香葉5克、羅漢果1個混合后裝入紗布袋。
3.高湯內放入香料包煮20分鐘,調入生抽2瓶、桂林三花酒1瓶、老抽半瓶、冰糖500克、鹽300克、雞粉300克熬開即成。
技術關鍵:
1.蛋黃可讓摻有澄面的芋泥更堅實,入口即化,如不加蛋黃,炸出來的芋泥口感干硬。
2.蛋黃最好是蒸熟的,比煮熟的含水分少,口感更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