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料:
原料:
豬后腿骨1根約500克(去邊角料制熟后約為300克),法香10克,鋼鋸1個,吸管1個。
調料:
鮑汁150克,鹵水一鍋(見相關鏈接)。
制造:
1、將豬骨汆凈血水,放入鹵水中鹵1個半小時至豬肉酥爛。
2、將豬骨上端用鋼鋸鋸平顯露骨髓口,用筷子捅得大些,用砍刀將豬骨底部砍平,以便立于盤中。
3、將豬骨立于盤中,澆上鮑汁,拔出吸管,裝點法香即可。
特點:
外型共同,肉軟香、酥爛,色澤紅亮,養(yǎng)分豐厚,出菜速度快。
創(chuàng)新點:
依據(jù)“敲骨吸髓”演化而來,賣相好,尤其是豬肉下的一塊脆骨,是其亮點,吃肉吸髓,養(yǎng)分豐厚。這道菜原料易得,不需外型,在大酒店推出不失層次,在小酒店推出也是一大特征。
鮑汁:
鍋內放高湯2斤加乾隆一品湯王30克、蠔油5克、白糖2克、雞精30克,燒開后離火,放濕生粉打芡,邊倒邊用勺子不斷攪拌,待輕輕凝結后,倒入盆中,用勺子在面上澆點明油即可。
高湯制法:
水50斤、老雞2只、肘子2個、排骨5斤、雞爪3斤、豬手5個、翅骨3斤、鮮貝1斤半、大地魚1斤半、金華火腿5斤,先用大火燒開,然后改為中火,熬半小時后再改小火熬1小時。
鹵水制法(以煮20根骨頭為例):
鍋上大火,入高湯15千克,放花椒20克、八角50克、香葉20片、大蔥5棵、大姜100克、小茴香20克、陳皮、桂皮各50克、拍碎的肉蔻20克、油炒的糖色10克、紅曲米150克(邊熬邊察看,待顏色夠深時將紅曲米取出),燒開后放入豬骨,小火熬1個半小時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