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的東南地域,過來的牧民經常遷移,鮮牛羊肉攜帶方便,于是他們就將牛羊制成肉干,易于攜帶和保管。鮮肉經過風干后水分全無,連油分也一并流失,肌肉纖維變得松懈,香味得以凝結稀釋。
風干羊肉通常與干豆角、干茄子等燉在一同,做法迥然不同,大廚們在此根底上停止改進,將風干羊肉與異樣是干貨的魷魚搭配在一同,兩種不同食材的滋味充沛交融,成菜鮮美異常,口感富有嚼勁。
制造流程:
1、風干羊肉、風干魷魚改為長約7厘米的段,汆水待用。
2、鍋入色拉油200克燒至三成熱,下姜末50克、蔥末40克、燈籠椒15克、干紅花椒5克煸香,倒入料酒80克、生抽40克、排骨醬、海鮮醬各30克翻炒1分鐘,添高湯大火燒開,濾去料渣后倒入高壓鍋,加干羊肉段500克上汽壓28分鐘,開蓋加干魷魚段200克持續壓6分鐘。
3、將制熟的干羊肉、干魷魚連湯帶肉投入炒鍋中,收汁裝盤即成。
制造風干羊肉:
綿羊宰殺后去頭、蹄,將身子沿骨縫卸開,不用清洗,也不用剔骨,直接帶血和骨頭懸掛在陰涼通風處,自然風干2個月即成。20斤的羊肉風干后約剩5斤,入菜時經過燉或高壓,讓風干肉口感變軟。
技術關鍵:
1、為了放慢羊肉的風干速度,制造風干肉時通常選擇夏季,此時天氣干冷、東南風正勁,為了不讓鮮香味隨著水分一同蒸發,風干時必然要帶血帶骨。
2、此菜中的干羊肉和干魷魚都不需求提早泡制,只需汆水即可;假如干魷魚提早用水泡發,入高壓鍋壓制時容易發粘,得到筋道的口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