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道菜自創豬肚雞的手法,將粉蒸肉塞入豬小肚再包入豬大肚,封口清燉至熟,上桌后由效勞員切開豬肚,使粉蒸肉漸漸顯露真容。此菜中的粉蒸肉經過改進,腌制時不加豆瓣和紅油,而是用紅腐乳、辣椒面、醪糟汁補味,顏色棕紅,醬香味濃,而上桌后,食客除了能嘗到改進版粉蒸肉,還能品到豬肚條和鮮香的豬肚湯,一菜三吃,別風趣味。
粉蒸肉初加工:
1.帶皮三層五花肉燎燒去盡余毛,刮洗潔凈,改刀生長7厘米、寬4厘米、厚0.3厘米的片,每500克參加醪糟汁30克、糖色20克、紅腐乳汁、椒麻茸各15克、醬油10克、辣椒面10克(朝天椒、二荊條辣椒各一半)、味精5克、十三香2克、白胡椒粉1克充沛抓勻,待肉片入味后,再放入炒熟磨碎的米粉40克拌勻。
2.每300克腌好的肉片為一份,肉皮朝下裝入小碗中,下面裝點青豆。
制造流程:
1.豬小肚(重約200克/個)沖洗潔凈,加白醋、蔥姜汁、料酒重復搓洗祛掉異味,沖水瀝干,將一碗五花肉裝入其中。
2.擠掉多余的空氣,用棉線扎緊封口。
3.將豬小肚塞入洗凈的豬大肚中,用棉線扎緊封口。
4.鍋入清水燒沸,下入豬肚轉小火煨10分鐘,撈出過涼,反省豬肚有無決裂,發現“傷口”應立刻改換豬肚,若是殘缺無損、嚴絲合縫,則轉入下一步的文火慢燉。
5.鍋內重新倒入清水7000克,放入汆過水的豬肚,加蔥段、姜片、花椒,大火燒開轉小火加蓋燉3小時。
6.起鍋連湯帶料倒入燒熱的砂煲,留意需過濾掉蔥姜、花椒等料渣。
7.加蓋走菜,上桌后開蓋,向主人展現豬肚和濃湯。
8.效勞員用刀叉切開豬肚。
9.顯露粉蒸肉,將其倒扣入盤中,把豬大肚、小肚送回廚房改刀成條,再拿回餐桌倒進砂煲中即可請食客品味。
椒麻茸:
翠綠100克、鮮花椒40克辨別剁碎,一同納盆加鹽5克拌勻,澆入燒至七成熱的色拉油40克激香即成。
技術關鍵:
1.由于五花肉是包在豬肚內清燉至熟,因此豬肚外表不克不及有絲毫裂口,搓洗時必然要小心,且在汆燙和燉制時都要堅持小火。
2.豬肚改刀后,除了倒入湯中食用,還可用大蒜燒、姜汁拌等,變身“一菜三吃”,給予食客更多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