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菜最大的特點就是選用羊后腿棒骨制造而成,這種骨最大的特點就是含有豐厚的骨髓,經過細火慢燉,骨髓漸漸燉出,湯汁鮮美,所以這道菜其實吃的是骨髓的美味。此外,選用老北京豆腐,豆腐比擬硬,經過一夜的瀝干水分和高壓壓制處置,豆腐呈蜂窩狀,更為緊實,容易吸收湯汁的美味。
資料:
原料:
羊后腿棒骨3根,北京老豆腐300克。
調料:
A料(陳皮、小茴香、八角各1克,白豆蔻2克,花椒1粒,蔥、姜、干辣椒各3克)
B料(蠔油3克,老抽、東古醬油各2克)
色拉油50克,蠔油、老抽、蔥油各5克,蔥段、姜片各3克,美人椒圈8克,青蒜段2克。
制造:
1.鍋內入色拉油30克,燒至五成熱時,倒入A料爆香,下B料調味,加水1.5千克,下羊后腿棒骨熬1小時至骨肉別離,骨髓出來。
2.取北京老豆腐,放一夜,瀝干水分,入高壓鍋加水壓3分鐘(或放清水,蒸15分鐘),壓制豆腐呈蜂窩狀,撈出。
3.鍋內入油20克燒熱,下蠔油、老抽炒香,下豆腐,加燉羊后腿的骨湯300克和過量的骨肉,加蔥、姜、美人椒燉5分鐘。
4.石鍋燒熱,下入燉好的豆腐等入鍋,燉2—3分鐘,淋蔥油,撒青蒜段,上桌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