魚頭拆骨是一件十分費事又考究技術的事情,很多小徒弟都做不好,這樣就會降低這道菜在餐廳里的制造效率。我將整個的魚頭拆成魚肉碎,操作起來更復雜,也更易完成規范化,增加人工的耗費;并且裝入碗中做成羹位上,也進步了菜品的層次。
但由于做成了魚羹,食客在食用時直接當湯喝,就要求廚師在拆骨時要愈加細心,不克不及由于有一根小刺,而使食客誤食受傷。
傳統的拆燴魚頭的湯汁是奶白色的,我在其中參加拆好的蟹粉,使湯汁的顏色愈加艷麗,食客看起來也愈加的有食欲,并且蟹粉可以添加魚羹的鮮味,使菜品的風味更好。
雖然傳統拆燴鰱魚頭制造工藝性強,但如今曾經很少有人吃了,緣由是口味太過單一。為了能順應古代食客的不同需求,我在上菜時搭配了一些小料,這樣的魚羹又是另一種滋味和口感,十分受食客的喜歡。
制造:
1.鍋中入清水,下入洞庭湖的花鰱魚頭1個,加蔥、姜、料酒5克大火燒開,小火煮制20分鐘至八成熟,撈出迅速放入冰水水中過涼,挑去魚骨和魚刺拆成魚肉碎,焯水;取大閘蟹2只蒸熟,取蟹粉。
2.炒鍋上火,下入豬油、大豆油各50克,下入姜末20克、蟹粉50克煸出香味,倒入魚肉100克,濃湯250克,鹽、雞粉、雞汁、白胡椒粉各2克燒開,淋入濕淀粉勾薄芡出鍋裝入湯碗中,搭配脆米、香菜、蔥花各0.5克,香醋10克上桌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