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料:
豬二刀肉200克,青蒜苗50克,郫縣豆瓣8克,醬油2克,甜面醬4克,豆豉3克,味精5克,紅油35克
制造流程:
1、豬二刀肉清洗治凈,入沸水鍋,參加花椒少許,增香避味煮6成熟,撈出稍涼切片,青蒜切節。
2、炒鍋上火入油,把回鍋肉片入鍋炒制呈燈盞窩狀,調入調料,參加青蒜節,疾速翻炒平均,入盤即可。
味型:家常味
特點:色澤紅亮,家常味濃。
提示:回鍋肉切片時須留意,切制的刀工必需分歧。
解析:傳說這道菜是每年清明節祭奠先祖時,用來祭奠運用的祭品,由一塊正方形的豬二刀肉煮熟,運用之后切片爆炒而成,因口味特好,后成為四川人初一、十五打牙祭的當家菜。做法多是先白煮,再爆炒。相傳清末時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,因宦途得志退隱家居,潛心研討烹飪。他將原煮后炒的回鍋肉改為先將豬肉去腥味,以隔水容器密封的辦法蒸熟后再煎炒成菜。
由于久蒸至熟,增加了可溶性蛋白質的損失,堅持了肉質的濃郁鮮香,原味不失,此法在傳統烹飪手法上叫做“旱蒸”。自此,名噪錦城的久蒸回鍋肉便傳播開來。家常做法還是以先煮后炒居多。回鍋肉是四川官方的傳統菜肴,也稱熬鍋肉,會鍋肉。因其歷史悠久,食者甚眾,遂成為別具風味的四川名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