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兒粑又叫艾饃,原是川西圖庫農家清明節的傳統食品,后來被四川各地域的百姓所承受,成為了過年時的節氣小吃,更成為四川各地的一種特有的風俗。葉兒粑分甜與咸兩種口味,外包糯米粉,內夾白糖或肉餡。葉兒粑裹葉幽香滋養,口感細膩軟和,咸鮮味美。
資料:
主料:
糯米100克,大米500克。
輔料:
船兒葉12張。
調料:
白糖300克,化豬油20克。
制造:
1、將糯米、大米淘洗潔凈,浸泡48小時,磨前再清洗一次。用過量清水磨成稀漿,裝入布袋內,吊干成糯米水面團。
2、船兒葉洗凈晾干。
3、將發酵后的糯米水面團參加白糖及豬油拌和平均成為米面團生胚,然后分紅大小分歧的小團,用洗凈晾干的船兒葉折疊包裹生長方形包狀,上籠旺火蒸制成熟后即可上桌食用。
關鍵:
1、發酵工夫未掌握好,成品會過酸或無酸味;
2、豬油用量未適中,成品會過膩或不滋養;
3、假如將預制調味熟肉餡包入糯米水面團可制造咸味葉兒粑(葉兒粑可以依照此法做成咸甜兩種口味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