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吃特征
鲊(zhǎ)有兩種含義:一是泛指腌制過的魚;二是用米、面與其他配料制造的一種成團的食品,次要是便于保管。此處指后者。小米鮓口味綿甜,回味悠長,風味共同,顏色鮮黃透亮,顆粒圓潤豐滿,可益氣和胃。
小吃典故
小米鮓選用貴州外地特有的糯小米為主料,帶皮五花肉為輔料制成,是貴陽人逢年過節必備的特有佳肴。傳說苗王攜女尋游山寨,至山民喳幺家中,喳幺一貧如洗,無以招待,就將小米拌以山棗,一同放在火塘里蒸熟,取名“小米鲊”。苗王怒其不恭,然其女見小米鲊色澤絢爛,悵然食之,覺得甘香可口,笑語嫣然。苗王見狀食之,亦香亦糯,很是美味,轉怒為喜,令喳幺回寨專做小米鲊。逢各寨主來朝,必以小米鲊待之。苗疆各寨嚴重節慶,皆以苗王所賜小米鲊為下品,以示寶貴。
原料
黃平糯小米500克,肥瘦相間五花肉丁150克。
調料
冰糖10克,紅糖15克,色拉油30克,白糖20克。
制造
1、將糯小米提早用水浸泡1夜,取出后用水淘潔凈,倒入上汽后的甑子蒸至八成熟,參加五花肉丁、白糖拌平均。
2、鍋上火入色拉油燒熱,放入冰糖、紅糖熬至上色,離火,參加清水50克與半成品小米鲊,再拌成稀泥狀,上甑蒸熟即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