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吃特征
米豆腐是貴州傳統的小吃,是用當年的新米經水浸泡后打磨成漿,在文火上加熱煮沸,用鹵水點制而成。食用時切成6厘米擺布的長條,放上蔥花、姜末、蒜泥水、黃豆、醬油、食醋,最初淋上紅油辣椒。
米豆腐
將大米浸泡淘洗潔凈,然后放入盛器中加水蓋過米3.5厘米。
1千克米加50克粉狀石灰調成漿,然后攪拌平均。浸泡3-4小時,使米變成淺黃色,口感帶苦味后,取出放在清水中淘洗至水清為止,然后磨漿(磨漿的水和米的比例為1︰2),在洗凈油污的鐵鍋里放入水(1千克米放2千克水),然后倒入磨好的米漿。煮漿時邊煮邊攪,開端用大火煮,至半熟時改小火,邊燒邊攪,煮熟為止,約15分鐘。
煮熟的米漿變成糊,趁熱裝入事后預備好的盛器內,盛器的大小以米豆腐的厚度來確定,普通以3-10厘米為宜。盛器內要鋪薄布,裝時要厚薄平均。待冷卻后制成米豆腐。
涼拌
將制好的米豆腐200克切成6厘米長的長條,參加蔥花、油炸花生米、黃豆各8克,豆豉3克,醋、蒜泥水、糊辣椒各10克,醬油、紅油辣椒各6克拌勻即可。
米豆腐切成段放入涼水中撈出,盛入容器后,可依據團體口味愛好參加切好的大頭菜、鹽菜、酥黃豆、酥花生、蔥花等與湯汁放于米豆腐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