薩其馬家庭制作全攻略:酥松香甜的傳統糕點DIY指南
一、薩其馬的歷史淵源與趣味由來
薩其馬作為滿族傳統糕點,相傳起源于清代宮廷,最初是祭祀用的貢品。關于它的命名,有個生動的傳說:一位姓薩的將軍狩獵歸來,要求廚師創新點心,廚師情急之下將炸碎的面皮拌糖壓實,誤打誤撞做出美味點心。因廚師慌亂中脫口而出“殺那個騎馬的”,后來諧音演變為“薩其馬”,從此成為流傳至今的經典小吃。
二、精準備料:制作薩其馬的核心食材清單
主料:高筋面粉250g、雞蛋4個、白砂糖150g、麥芽糖100g、清水50ml、葡萄干50g、青紅絲30g、熟黑芝麻20g、花生油500ml(實耗約150ml)
輔料:豬油10g(抹模具用)、蜂蜜20ml
三、分步驟實操:從和面到成型的詳細工藝解析
1. 和面與松弛
先把高筋面粉與5g泡打粉混合過篩,在案板上堆成粉堆并挖出凹坑。將雞蛋打散倒入粉坑,邊倒邊揉成濕潤面團。視面團狀態少量加水,揉至手感粘軟后,表面拍撒玉米淀粉,靜置松弛15分鐘。
2. 搟制與切條
操作臺撒玉米淀粉防粘,把松弛好的面團搟成0.2cm厚的大面片,再裁成小面片后切成細條(坯條)。切制時需不斷撒粉,避免坯條粘連。
3. 油炸坯條
坯條入篩網抖去多余淀粉,鍋中花生油燒至150℃左右,分次投入坯條炸至淺金黃色,期間用笊籬翻動確保受熱均勻,炸好后瀝油備用。
4. 熬制糖漿
細砂糖、清水、麥芽糖倒入鍋中小火加熱,至糖完全溶解且糖漿泛起濃密泡沫,繼續熬煮至115℃(可用筷子蘸取糖漿,能拉出細糖絲即熬好)。
5. 混合與定型
趁熱將炸好的坯條、熟黑芝麻倒入糖漿中,快速翻拌至每根坯條均勻裹漿。隨即倒入涂過豬油的8寸方烤盤(邊長約20cm),戴上抹油手套趁熱壓實,確保坯條緊密粘合。
6. 冷卻切塊
待薩其馬完全冷卻定型后脫模,用刀切成適口方塊,表面撒上葡萄干、青紅絲點綴即可。
四、關鍵技巧點撥:提升成功率的實用建議
1. 面團處理:面團需揉至偏軟狀態,這樣炸出的坯條更酥脆,過硬會導致口感偏硬。
2. 油炸控制:油溫需嚴格維持在150℃左右,油溫過高易炸焦,過低則坯條吸油過多。
3. 糖漿熬制:熬糖時需耐心小火慢煮,糖漿濃稠度以能拉絲為標準,過稀會導致薩其馬松散,過稠則口感發粘。
4. 定型時機:拌糖后必須趁熱壓實,涼透后坯條會變硬,無法粘合成型。
掌握這些要點,在家就能復刻出傳統糕點店同款的薩其馬——咬下時酥松層疊,香甜在齒間化開,搭配一杯清茶,便是回味無窮的中式下午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