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造:廣州“滋粥樓”開創人 王偉
什么是粥水火鍋?
粥水火鍋這個概念來源于順德傳統的“毋(wú)米粥”,“毋米粥”指的是沒有米粒的粥,是將大米參加清水煲數個小時,打去米渣,熬好的粥水細膩稀薄、非常可口。后來,外地人將更多的原料放入毋米粥中涮燙,煮出的食材上裹附著一層粥水,口感爽滑、滋味幽香,逐步構成了粥水火鍋這一吃法。
并且,油膩的粥底似乎“照妖鏡”,質量不佳的食材一涮便能“現形”。由于粥底的密度大,可以充沛包裹住食物的水分和養分,口感又鮮又嫩。
熬制白粥時,滋粥樓選用的是油粘米。這種米產自廣東韶關的馬壩鎮,米粒長度大于5毫米,質地硬韌、晶瑩潔白、富有光澤,油脂含量較高(蒸熟的飯粒放到紙上有油跡留下),用其熬粥, 色白如玉、油潤濃稠。
制造:
1、將油粘米洗凈后入清水中浸泡1夜。取油粘米50斤放入不銹鋼大桶中,倒入清水450-500斤,大火熬制2小時,轉中火熬4小時,將米粒撈出留作粥渣。
2、走菜時,每個砂鍋內舀入粥底2000克,上桌燒開即可涮食原料。用餐至序幕時,如主人要求,可在砂鍋中參加過量粥渣,煮開喝一碗解酒。
技術關鍵:
1、油粘米的浸泡工夫應在8小時以上,不然難以熬至開花。
2、熬粥時必然要加涼水,假如參加熱水,則會將米粒外表的淀粉迅速糊化,招致其外部的養分物質難以析出。
3、米和水的比例通常為1∶10,可依據不同種類的吸水水平做相應調整。
油粘米
粥水火鍋的涮種類類十分豐厚,包羅貝類、蝦類、魚類、蟹類、肉類以及瓜蔬類,最罕見的有魚片、魚丸、肥牛粒、鯪魚滑、水蛇柳、菜心等。
涮料時,最好先下貝類,再下海鮮、河鮮,然后涮肉類、吃蔬菜,最初放入魚腸。
這樣做有三點益處:第一,將貝類、魚類的鮮甜滋味融入粥底,越涮越香;第二,素菜中水分過多,若過早放進粥底,會影響其稀薄度;第三,魚腸等原料腥味較大,為防止其滋味“凈化”粥底,應最初涮食。
啜魚片
處置加工:
1、大頭魚(即花鰱、鳙魚,每條重約4斤)1條去掉頭部和內臟,切去腹部(頭部用來蒸制,腹部用來煎焗)。
2、直刀在剩余魚肉外表一切究竟,在這個進程中,可把魚肉中的雜刺切碎。
3、用這種刀法切出的魚片,會構成對稱的突起,好似嘟起的嘴唇,故名“啜魚片”。
沙蟲
處置加工:
選用產自湛江的活沙蟲,進貨價為36元/斤。在處置沙蟲時,要將它的內臟去除,不然泥沙較多、難以入口。詳細操作辦法為將鮮活沙蟲在清水中搓洗潔凈,用帶有倒刺的鐵簽從沙蟲的一端穿入,再漸漸抽出,使沙蟲肉向外翻出,去掉其中的內臟和泥沙,洗凈后擺入墊有生菜葉的盤中即可走菜。
水蛇柳
處置加工:
1、選用分量在200克擺布的水蛇1條,去掉頭部、內臟,剝下蛇皮。
2、將蛇身捋直后放在毛巾上,右手持刀(刀與案板之間呈15°),左手持水蛇柳一端,邊片邊扯,剔下蛇肉。
3、將蛇肉切生長約20厘米的段,擺入墊有生菜葉的盤中;余下的蛇骨頂刀切生長約6厘米的段,裝盤與蛇肉一同走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