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二十節氣中,有一節氣名為處暑,工夫在每年公歷8月23日前后,是屬于秋天的一個節氣。那么你曉得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么嗎?一同來看看吧。
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么
處暑,即為“出暑”,是酷熱分開的意思。處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,工夫點為公歷8月23日,太陽抵達黃經150°。處暑節氣意味著行將進入氣候意義的秋天,處暑后中國黃河以北地域氣溫逐步下降。
處暑既不同于小暑、大暑、也不同于小寒、大寒節氣,它是代表氣溫由酷熱向冰冷過渡的節氣。處暑當時天氣轉涼。半夜熱,早晚涼,晝夜構成較大的溫差。“一場秋雨一場涼”的氣候特征分明。因而,大家要留意多穿衣保暖,吃些進補的食品。
處暑風俗
1.開漁節
關于沿海漁民來說,處暑當前是漁業播種的時節。每年處暑時期,浙江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盛大的開漁節,在東海休漁完畢那一天,歡迎漁民開船出海。
2.祭祖、迎秋
處暑節氣前后的民俗大多都與祭祖及迎秋有關。處暑前后官方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,俗稱“作七月半”或許是“中元節”。舊時,官方從七月初一開端,就有開鬼門的典禮,不斷要到月底關鬼門才完畢,在這時期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。聽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端,然后豎燈篙,放河燈招致孤魂;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,架設孤棚,交叉搶孤等行事,最初以關鬼門完畢。
3.放河燈
河燈也叫“荷花燈”,普通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,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泛。
4.煎藥茶
此風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。每當處暑時期,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氣,先去藥店配制藥方,然后在家煎茶備飲,意謂入秋要吃點“苦”,在清熱、去火、消食、除肺熱等方面頗有益處。
以上就是為大家引見的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么相關內容,此外還為大家引見了處暑風俗,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協助到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