臘八粥、喝雞湯、吃菜飯這些都是北方人在小寒節時吃的傳統食物。廣州傳統是小寒早上吃糯米飯,為防止太糯,普通是60%糯米40%香米,把臘肉和臘腸切碎,炒熟,花生米炒熟,加一些碎蔥白,拌在飯外面吃。糯米飯寓意暖和,從年頭到年尾都暖乎乎。由于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,食用后全身覺得暖和,利于驅寒。
小寒是什么意思
小寒節氣,下午1點14分交節,太陽抵達黃經285°。按現代以北斗星判別節氣的辦法,斗指戊為小寒。古人以為冷氣積久為寒,冰冷水平未至極點,故稱小寒,它是夏歷的十二月節。
小寒節氣吃什么
1、吃菜飯
菜飯不是飯菜哦,到了小寒,有些中央會煮菜飯吃。菜飯的做法各異,著名的“南京菜飯"是用“矮腳黃”青菜、咸肉片、香腸片或板鴨丁、生姜粒與糯米一同煮,非常香鮮可口。
2、熬膏方
小寒時節也是中藥房最忙的時分。普通入冬時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,到此時,有的人家會再熬制一點,吃到春節前后。膏方不只可以預防和醫治疾病,還有滋補身體。
3、臘八粥
臘八粥所用食材均為甘溫之品,有調脾胃、補中益氣、補氣養血、驅寒強身、生津止渴的成效古人稱“粥飯為人間第一補人之物”,以為吃粥可以中途夭折。
小寒節氣的習俗
1、探梅
小寒時節臘梅已開,紅梅含苞待放,挑選有梅花的絕佳景色地,細細賞玩,鼻中有孤雅清香,神智也會為之清新振奮。
2、冰戲
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分,這時分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,天氣都比擬冰冷,此時河面結冰厚實,冰下行走皆用爬犁。
3、臘祭
古人會在十二月份舉行合祀眾神的臘祭,因而把臘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臘月,臘的木義是“接”,取新舊交接之意,臘祭為我國現代祭奠風俗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