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早晚溫差大、天氣枯燥,身邊很多小同伴們都陸續呈現發熱、惡寒、咳嗽等感冒癥狀,并且一咳起來就很難止住。
從西醫的角度來看,秋天的感冒普通由燥邪侵襲惹起,分溫燥和涼燥兩種,在防治上有不同的特點,對癥了效果才干立竿見影。詳細怎樣做?
一、溫燥在初秋
溫燥普通發作在初秋,次要是感受了未盡的暑熱再加上秋天的燥氣而發病,是秋燥之偏于熱者。有發熱、微惡寒、頭痛、干咳少痰、咽干口燥、小便量少色黃、大便干結等特點,是肺津受灼而呈現的燥熱癥狀。
調理:疏風散熱,兼以潤肺
飲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,如藕、梨、香蕉、蘆柑、金桔、柚子、荸薺、橙、葡萄等。
多喝些杏仁湯也有不錯的效果。做法很復雜,從市場上買回杏仁粉(本人磨也可以),直接沖服,或許取杏仁9克、沙參15克、百合12克,煎湯取汁飲。
有條件的還可以便宜“五汁安中飲”(牛奶60毫升,韭菜汁、生姜汁、梨汁、藕汁各10亳升的混合物),有很好的潤燥作用。
二、涼燥仲秋后
涼燥普通發作在仲秋當時,是感受了燥氣及寒邪合而發病,即秋燥之偏于寒者。
普通表示為惡寒重、發熱輕、鼻塞流涕、咽癢咳嗽等,相似感受風寒,同時又兼有枯燥的景象,如干咳、口燥咽干、皮膚枯燥等,是肺受寒燥之邪、津液耗損而呈現的寒燥癥狀。
調理:疏風散寒,兼以潤肺
1、姜糖飲
預備生姜10克,紅糖15克。將生姜切絲,沸水沖泡,加蓋約5分鐘,再加紅糖。每日1次,趁熱服下,可以疏散風寒、健胃和中。
2、香菜蔥白湯
預備香菜15克,蔥白15根,生姜9克。將香菜、蔥白、生姜洗凈、切碎放鍋中加清水過量煎煮10~15分鐘,去渣取汁飲服即可。每日2次,連服2~3日,可以起到宣布散寒的作用。
3、甘蔗汁
甘蔗味甘性平,有生津、潤燥的成效。但甘蔗汁自身屬涼性,要加熱后飲用,以協助潤燥止咳。蓮藕、白蘿卜、荸薺、百合等白色甜美的食物加熱后食用也可起到異樣作用。
當然,無論是溫燥與涼燥都禍起一個“燥”字!一些食療方對秋燥有較好的緩解作用,多吃可協助預防春季感冒。
3個百搭防“燥”的食療方
1、白果粥
取鮮白果50克、粳米100克同煮為粥。白果可滋陰潤燥、斂肺止咳,與粳米同煮可以起到健脾胃、止燥咳的作用。
2、百合銀耳粥
取鮮百合50克,銀耳10克,粳米100克。銀耳泡發后,洗凈切碎,與百合、粳米同煮為粥。百合養陰潤肺、清心安神;銀耳滋陰潤肺、養胃生津;大米益氣健脾,三者同煮為粥,共起潤肺生津之效,合適在枯燥的春季食用。
3、銀百秋梨羹
取銀耳10克,百合10克,秋梨1只,冰糖過量。將秋梨洗凈去核切小塊,參加百合及泡發后的銀耳、冰糖,放入碗中隔水蒸1小時后,吃梨喝湯,有潤燥止咳的成效,適用于秋燥咳嗽、干咳少痰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