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歷六月古稱長夏,此時至夏末秋初,雨水多、濕氣盛,身體最容易被暑濕趁虛而入。
5個信號看你“濕不濕”
總覺得身體繁重,渾身不清新,腿像灌了鉛;
滿面油光,毛孔粗大;
舌苔很厚;
大便黏膩,馬桶總沖不潔凈;
體型瘦削,腦滿腸肥。
長夏最該防4種濕
1、防外濕
外濕多由淋雨、涉水或久處濕地惹起。外出時要帶好雨傘、雨衣和雨鞋等,淋雨或涉水后,要及時將身體擦干,改換衣服。
冬季不宜在游泳池或澡堂內長工夫浸泡、洗浴,以免給濕邪無隙可乘。
休息、休息時要盡量避開水濕之處,不成久居濕地。尤其是老年人,在外走累了,也盡量別坐濕潤的木椅木凳等。
2、防內濕
內濕多因少量食用生冷瓜果、冷飲等性寒之物,損傷脾胃陽氣所致。
防內濕要根絕貪食生冷及清淡食物,忌暴飲暴食。飲食以油膩芬芳為主,油膩之品易于消化,芬芳之品具有醒脾、振奮脾陽的作用,從而安慰食欲。
3、防濕溫
濕溫是由干冷之邪而惹起的外感熱病,次要表示為身熱纏綿、頭脹如裹、身重倦怠,嚴重者惡心嘔吐、胸悶腹脹。多發于夏秋雨濕時節,次要包羅夏秋罕見的一些傳染病類型,較罕見的是消化道傳染病。
防濕溫要格外留意飲食衛生,不吃腐朽蛻變和不潔食物,可適當吃些大蒜、醋、茶等具有殺菌、抑菌作用的食物。
食物要妥善保管,對各種餐具也要活期消毒,留意勤洗手。
4、防霉變
濕邪易與暑邪相兼,致使低溫干冷、霉菌繁殖。
房間的適合濕度應堅持在50%擺布。臥室要堅持良好的通風,床鋪干爽,床下盡能夠少放東西。
延續陰雨天可開啟空調的除濕功用,能使房間和寢具變枯燥。天氣陰沉時,應及時曬被子,或許視天氣狀況通風換氣。
家庭要及時做掃除,尤其要留意水池等潔具四周堅持枯燥清潔。除了浴室和廚房易生霉菌之外,臥室和客廳的清潔也須惹起注重。
西醫引薦3種祛濕美食
紅豆薏米湯
薏米、紅豆是肅清體內濕氣的好食材,來一碗薏米紅豆湯,能起到健脾、祛濕、養血的作用。
取等量的薏米和紅豆,將紅豆浸泡三四個小時,再與薏米一同下鍋煮,下層的湯當水喝,上層的顆粒當飯吃。
更復雜的做法是,抓一把薏米、一把紅豆放進暖水壺,灌滿新燒的開水,蓋上瓶塞悶七八個小時。留意不克不及縮小米,由于大米是助濕的。
需求留意的是,孕婦忌用薏米。別的,薏米紅豆湯吃多了對胃不好,不宜空腹吃,合適上午加餐。
鴨肉
鴨湯可清熱利濕,有句鄙諺叫“大暑老鴨勝補藥”。
鴨肉不只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分成分,并且不溫不熱,可補虛生津、利尿消腫,合適容易上火的冬季吃。但由于鴨皮中的脂肪含量較高,食用時最好將鴨皮剔去。
荷葉茶
荷葉有清心火、平肝火、瀉脾火、降肺火以及清熱養神、降壓利尿、斂液止汗等成效。
用鮮荷葉半張或洗凈切碎,加過量的水,煮沸放涼后代茶飲用。飯前喝或是吃完飯1小時后再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