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重慶歌樂山的一家路邊小店推出了一道辣子雞,其用料考究,必然要選野生仔公雞現殺現烹,以堅持鮮嫩肥美,輔以上等辣椒、大紅袍花椒制造而成,顏色蒼白、麻辣酥香,很快便遠近著名,如今已成為川渝兩地的代表名菜。趙徒弟在辣子雞的根底上停止改進,選用雞腿肉入菜,去骨、腌制后串入牙簽,更便于食用。
雞肉初加工:
雞腿沖凈血水,去骨取肉,改刀成小塊,每500克肉加醬油20克、料酒15克、蔥姜水10克、鹽8克、味精、雞粉各5克、白糖4克拌勻腌制30分鐘,每兩塊肉串入一根牙簽備用。
走菜流程:
1、鍋入寬油燒至四成熱,下入腌好的雞塊300克小火炸至金黃,撈出后轉大火將油溫升至八成熱,下入雞塊復炸至呈棗白色,撈出瀝油備用。
2、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,放花椒10克、姜片5克爆香,再下入干紅辣椒段80克小火炒至棕白色,倒入炸好的雞塊翻勻,撒香蔥段15克、白芝麻20克即可出鍋。
技術關鍵:
腌制雞塊時鹽必然要給足,最初炒制時就不再放了,這是由于雞塊炸干后外表結出了一層硬殼,咸味無法再進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