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道燈籠雞原是民國時期成都餐飲名店“努力餐”老板車耀先所創,后傳至重慶,經演化引進會仙樓,成為紅極一時的菜肴,被支出《中國名菜集錦》一書。1982年會仙樓進軍華盛頓,燈籠雞的斑斕賣相、咸鮮滋味、酥軟口感俘獲了眾多本國食客,每天供不該求,到后來更需提早預定才干品味。
制造流程:
1、仔土母雞1只(行將下蛋的母雞,毛重約500克)割喉放血,拔毛后從尾部啟齒掏去內臟,沖洗潔凈,剔掉骨架,加鹽揉搓雞身表里使其充沛入味,放入保鮮盒中,加過量蔥段、姜片、料酒拌勻腌制30分鐘。
2、將腌好的母雞取出放入一深口盤中,在肚子內塞入水發魷魚片、鮮香菇、冬筍條各60克(三種原料提早汆水去掉異味),使其腹部重新變得豐滿,用牙簽封口、定型,澆入五香鹵水浸沒雞身,入蒸箱大火蒸1小時,取出瀝干,放入盤中。
3、鍋入色拉油15克燒至五成熱,下入紅油豆瓣10克小火炒香,待油色變紅時撈出豆瓣,放紅燈籠辣椒粒80克小火炒香,調入鹽5克,加雞湯40克中火燒沸,勾玻璃芡,關火澆在雞身上,盤邊裝點以鮮橙、圣女果、鮮紅小米辣、豆腐絲做成的“燈籠”即可走菜。
制造圖示:
1、仔土母雞1只宰殺治凈,從尾部啟齒去內臟,將肉皮翻開,從尾骨下刀,沿背部行刀剔至腿骨與胯骨關節的地位。
2、用刀尖劃開關節周圍的筋。
3、抽出兩側的腿骨。
4、沿背部脊椎骨持續一邊行刀一邊將皮肉翻開,剔下背骨、胸骨,留意翅骨需完好保存。
5、待雞骨脫出,將雞皮翻回原形,洗凈瀝干。
6、雞身表里加鹽揉搓入味,放蔥段、姜片、料酒拌勻腌制30分鐘。
7、香菇、水發魷魚、冬筍塞入雞腹。
8、澆鹵水浸沒雞身。
9、入蒸箱大火蒸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