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地里有許多海鮮,是我們不克不及片面看法的,也有很多寶貴魚類,是我們常常會用到的,那么,關于那些寶貴的海鮮及魚類,你都看法嗎?來看看上面這44種,你做過多少種?
西星斑
也叫藍點石斑,全身布滿藍色黑邊圓點,其外皮較厚,肉質結實,1條大約有3斤擺布,故普通是起肉炒球、斬件燜煮為多,現市場報價每斤約400元。
泰星斑
即來自泰國的星斑。體型細長,肉色雪白,潮州菜徒弟常用。烹熟后魚肉十分誘人美味。
皇帝星斑
別名豹星斑,全身布滿粗大的斑點,身上有分明的深色帶,最長可達70 cm。其身價昂貴,市場上不罕見,是港人最喜歡食用的寶貴魚類之一,用作刺身尤其鮮美。
吊橋石斑
這是石斑魚中的矮小下品種之一,價錢非常昂貴,肉質細膩滑實,用作刺身,能讓人吃過之后一生難忘。
杉斑
又稱小齒石斑,全身褐色,無任何條紋及橫帶,粵港澳地域宴席中常被用到。
無論是外不雅容貌,還是色澤斑紋,其與老虎斑都非常類似。不外杉斑的眼睛長在頭部兩側,而老虎斑的雙眼長在頭頂;老虎斑的體型更大一些,可達40多斤,而最大的杉斑也只要6-7斤擺布。
油搥
一種大型食用海鰻,最大的如人身普通粗,分量可達100多KG。其性情兇猛,和毒蛇一樣,頭斬上去后還會向人攻擊,能維持很長工夫不死,但肉質結實、皮厚有膠質,因而常被粵港澳廚師作為盤中美饌。
老鼠斑
又叫駝背鱸,因頭長嘴尖,外形酷似老鼠而得名。這是一種初級食用魚類,肉質細嫩,滋味十分鮮美,目前市場上價錢頗高,且難得一見,有“斑中之皇”的佳譽。
東星斑
又叫七星斑,因身上布滿白色的幼細花點,像天上的星星,所以被稱為“星斑”,至于“東”字,是由于它產自中國東部的東沙群島。
東星斑依照顏色不同,大致可分為四類:
一等品:通體淡紅,或白色斑塊(紅東)
二等品:紅中帶黑,色澤較暗(澳東)
三等品:略帶粉色(養東)
四等品:通體黑色或黑色斑塊(黑東)
東星斑肉質非常鮮美,肉色雪白,口感嫩滑,無論是清蒸、紅燒,都是上等的佳肴。
燕尾星斑
外形與東星斑極為類似,常被誤認,但從尾部可分辨出來,因其是星斑中尾部最為突出的,形如燕子尾,所以被稱為燕尾星斑。
紅鰽
市場上不罕見,偶然能手釣到一兩條,能見到的也是野生的,因而價錢非常昂貴。
金錢龍躉
此魚極為稀有,很多從廚50年以上的教師傅,也沒見到過一次,。其散布于印度太平洋地域,我國臺灣沿岸、南海亦有散布,最大體重可達110 kg甚至以上,是一種極為珍貴的大型食用魚類。
藍瓜子斑
藍瓜子斑在市面上很少見,此魚原產于西北亞,魚皮較厚,油潤彈滑,肉質比擬細嫩。由于個頭較大,一條大約有7斤擺布,普通會選擇一魚三吃:頭、腩清蒸,魚肉油泡,魚骨煮湯。
老虎斑
也叫褐點石斑,魚皮較厚,富含膠質,魚肉飽滿,肉質爽滑,口感優于青斑,如今市場上比擬罕見。
蘇眉
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魚,最大的年齡超越50歲,長達2.5米,重達191公斤。
蘇眉魚分兩種,一種是深海蘇眉魚,一種是養殖的海水蘇眉魚,但大少數所謂的人工養殖,不外是捕來幼魚豢養,長大后再賣,因而市場上的蘇眉魚,根本上都是野生魚。
蘇眉魚肉質鮮嫩,是十分有名的美味,但由于數量少,在香港和中國大陸,一公斤蘇眉魚可賣到200美元,一盤魚唇更可賣到300美元。正是昂貴的價錢,安慰著一些人不時去捕獲,現已被世界各國列為瀕危物種。
青斑
為寶貴食用魚類,散布于我國東海、南海等亞寒帶、寒帶地域,粵港澳宴席中常被用到。
油斑
也稱云紋石斑、電紋石斑,是石斑魚中的佼佼者,魚肉質量較好,油脂含量豐厚,是我國出口創匯的重要魚類之一。
火點
這是一種深海魚,市面上比擬少見,和捕撈魚、豢養魚不同,深海魚均要在100-150海里之外的無凈化海域垂釣,所以數量極少,身價也較高。
五彩斑
與青衣、牙衣、綠衣、藍衣同屬一個品種,肉質口感、滋味鮮美水平均相差不大,也是價錢較為昂揚的一種食用魚。
章紅魚
也叫紅甘魚、琥珀魚,普通體長在35-50cm擺布,大型的能到1.5米,我國曾捕捉一條最大的章紅魚,體長3米多,重達380斤。
章紅魚腥味較淡,是上等的刺身食材,滋味甜美清新,口感緊實彈牙,比三文魚更有嚼勁,深受老饕們喜歡。
金絲
金絲魚肉質厚實,口感卻很細滑,鮮味很足,在中國大陸市場上比擬少見,香港市場上不時會晤到。
紅芝麻斑
又叫赤點石斑,屬于瀕危珍稀魚類,鮮活的售價不菲,是一種超初級食用魚類。它肉質鮮美,不論是做成海鮮火鍋、生魚片還是清蒸均是下品,也是初級餐廳常常推銷的魚類之一。
魚仲
港人又稱其“懵仔”,是一種大型經濟食用魚類,中國大陸市場上簡直見不到,每條重約30斤,可用于多種烹飪做法。
紅加吉
又稱真鯛,被日自己視為珍品,滋味甘鮮,肉質富有彈性,是十分好的一種刺身食材。
黃斑
中國南海地域罕見,市場售價約為120元—135元/斤,視捕撈量而定,在粵港澳地域常用作宴席菜肴。
大黃魚
東海野生海魚中的高富帥,不是每團體都吃得起,3斤以上的售價可達萬元甚至以上。
池魚
一種初級食用魚,是日本料理中的上等刺身食材,活魚在中國市場上簡直沒有,更不是每團體都能吃得起。
木棉
又稱紅目鰱、大眼鯛,通體白色,有宏大的眼睛,在眾多魚中特別搶眼。魚肉自身帶有咸味,用來下飯、下粥最合適,價錢時高時低。
黃腳鯔
次要產地在香港,香港離島魚排也有養殖的黃腳鯔,價錢較廉價,但味淡肉不敷嫩,野生海魚比之優勝許多。此外黃腳鯔最吸引的是其魚頭,含高蛋白及豐厚膠鈣質,魚頭可占魚分量三分之一,有芬芳之味。
三刀
三刀魚在香港號稱魚王,是上價魚,香港人亦稱其為斬三刀。
三刀魚只生活于水質清美的中央,常于巖礁活動,捕獲極端困難,故十分稀有,價錢也相當的貴,一兩大約要60大元。
炮制三刀的辦法越復雜越好,魚殺好,切記不要去掉魚鱗,底墊蔥段清蒸,魚油為魚鱗鎖困,精髓盡在魚身內,淋點蒸魚豉油,甘腴香韻,其它魚類無一可比較。
蘇鼠斑
又叫珊瑚石斑,通常散布在印尼、菲律賓、南中國海、臺灣、所羅門、馬里安那群島及澳洲,以臺灣南部產量較多。用來煮湯,滋味極佳。
方鯻
又叫金邊方脷,次要產地在珠江海水接壤、中國浙江、廣西,因填海凈化,近年產量極少。
一條好的方鯻魚肉肌理嚴密,可成梳地夾起來吃,有一股海水的鮮香味,故烹調不必花巧,宜清蒸。市場亦有養殖的出售,價錢約廉價3、4成,但味淡木口,鮮味稍欠。
花鸚斑
也叫長棘斑、花點石斑,因身上布滿褐色斑點而得名。口感比擬鮮香嫩滑,味道鮮美,適合清蒸。
紅瓜子斑
紅瓜子斑是一種高檔食用海水魚,身體呈橙白色至黃褐色,有褐白色或深棕色小點布滿全身,魚肉雪白,肉厚且爽滑,魚皮柔韌,魚味濃郁,是石斑魚中的精品。
九尾鯊
九尾鯊又稱九侶鯊,是香港罕見的鯊魚,由于身上有九鰭而得名。其肉質爽口,入口苦澀,以燜煮最為合適, 2—3斤質量最佳。
海紅斑
海紅斑頭及身足呈淡灰色褐色,除下半身外,全身布滿白色至橙色小點,身上隱約有六條較深色的斜紋,背鰭邊緣黃色至橙色,肉質嫩滑爽甜,獨有鮮味特別香, 1斤至一斤半的最好,市場上以養殖的為主。
花頭梅斑
次要產于南中國海、南沙群島,頭、身及鰭顏色淺淡,布有密集的褐色六角形斑點,肉質爽滑, 10兩擺布的最佳,是雜斑之中的最佳選擇。
石蚌
次要散布在沙巴,屬中價魚,肉質爽口,正常3—4斤重,大的則有8斤以上,起球醬爆最為適宜。
麻斑
又叫芝麻斑、密點石斑,身體深棕色,長滿像芝麻粒般的圓點,肉質雪白嫩滑,滋味非常鮮美,也因而身價頗高。
綠衣
與青衣、牙衣、藍衣、五彩斑同屬一個品種,次要產地在南中國海,其肉質嫩滑,以清蒸最佳。
龍躉
學名巨石斑魚,也叫龍膽石斑,為大型寶貴食用魚類,被稱為“斑王”。其肉質豐厚,魚皮膠質極厚,全身可用,能做多種佳肴。
牙衣
與青衣、綠衣、藍衣、五彩斑同屬一個品種,次要產于南中國海、東沙群島,在臺灣亦稱為楔斑豬齒魚,其肉質嫩滑,以清蒸最佳。
杉斑
次要散布在西北亞海域,雖色澤黝黑如杉,但在石斑中是比擬經濟的一種,比紅斑、星斑廉價。其肉質鮮甜可口,蒸熟后魚肉雪白無比,一條便可炒魚球,燉魚頭、滾魚骨湯三味。
鷹倉
次要產于中國南海、東海,肉質嫩滑、富有鮮甜味。因而魚帶有共同的魚腥味,故烹調時多用濃味做法。
石頭魚
石頭魚外形奇特,貌似石頭,皮很堅固,魚鰭有毒,但肉質卻非常厚實、細膩鮮美,清蒸及做湯特別能吃出它的鮮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