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廣元物產豐厚,雖然沒有海味,但山珍特產多不堪數,劍門豆腐便是“廣元七絕”之一。劍門豆腐選料嚴厲、工藝繁復,做出來的豆腐不只口感細嫩、滋味鮮美,并且韌性極佳,一種豆腐就可以做出200多道口味各異的菜肴。
明天,紅廚網就為大家引見一下這種四川一絕——劍門豆腐,大家請看~
劍門豆腐的來源
▼
廣元劍門關的豆腐,大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。
劍門豆腐相傳始于三國,蜀漢大將軍姜維在漢中被魏將鐘會、鄧艾打敗后,退到險隘劍門關。事先姜維營中兵疲不克不及戰,馬乏不克不及騎,眼看蜀北屏障劍門危在旦夕。
劍門一中央官忙向姜維獻計:閉關三日不戰,號今百姓家家磨豆漿,以豆腐犒賞兵士,以豆渣喂戰馬,待兵馬膂力恢復再戰。此計的確很靈,兵士和戰馬膂力迅速失掉恢復。三日之后,姜維僅引五千兵將殺下關去,大敗鐘會,使魏兵發展數十里下寨,解了劍門危殆。
雖然最終姜維未能完成諸葛亮的遺愿光復中原,但他的忠勇和智謀依然讓外地百姓爭相傳頌,并將制造豆腐的手藝一代代傳承至今。
千百年來,劍門人民發明了很多制造、烹調豆腐的辦法,使之逐漸構成了特征明顯的中央名產。可以說,在外地每一道用豆腐做成的菜品,都是不同的滋味,可以做成幾百種豆腐的菜品。
如今,劍門關鎮人口只要千余人,但運營豆腐的餐廳就有130多家。聽說假如在劍門關吃飯,隨意走進一家飯店,菜單上全是豆腐菜品,一二百個菜名看得人眼花紛亂。就連鄧小平、郭沫若等名人嘗過劍門豆腐后,都拍案叫絕,故有“不吃劍門豆腐,枉游劍門關”之說。
△2003年,重達3.3噸、耗時39小時制成的劍門關“天地豆腐王”,獲準當選了吉尼斯世界紀錄。
劍門豆腐的制造
▼
正宗的劍門關豆腐制造,對原料和制造進程有著非常嚴厲的要求,據悉在離劍門鎮不遠的縣城里制成的豆腐,口感滋味就已大打折扣。
制造劍門豆腐,首先要采用劍門山區礫巖油沙石土出產的黃豆,該地土質枯燥,透風性好,出產的黃豆蛋白質、脂肪含量很高;然后,還要搭配劍門七十一峰的“劍泉”水,泉水非常清冽,內含豐厚的礦物質。
制造進程也非常復雜,經浸豆、磨漿、濾渣、煮漿,再用特制的酸水點漿(添加量約為12%-15%),最初脫水制成。
這樣制成的鮮豆腐顏色雪白,質地細嫩,軟硬適合,外表不粘,彈性、韌性好。口感細膩,溫順滋養,爽口無渣,滋味幽香,含大豆的原汁醇香;制成的豆腐干則呈白色或淡黃色,塊形劃一平均,質地密實,韌性柔軟,醇香可口。
劍門豆腐宴
▼
劍門豆腐有四大特點:顏色雪白、質地細嫩、滋味鮮美和韌性極強,無論切塊、拉條、開片、切絲都隨心所欲,豆腐隨意成形,不碎不爛。
因而,其烹飪手法多種多樣,可以炒、炸、熘、燒、燉、蒸、氽、涼拌等,在此根底上,開展出了200多道特征菜肴,更重要的是,200多道菜品口味各有特點。
2005年,在四川省第三界烹飪廚藝大賽上,用劍門關豆腐制造的宴席就被評為“四川名宴”,其中包羅有肘子豆腐、茄餅豆腐、懷胎豆腐、姜維豆腐、麻婆豆腐、醪糟豆腐、蓮花豆腐、拔絲豆腐等佳肴。
近年來,隨著劍門三國文明的開發,又呈現了燈籠豆腐、懷胎豆腐、草船偷箭、水淹七軍、八陣圖等十多個新種類,不同的餐廳酒店,也紛繁推出不同的豆腐宴。上面,就和紅廚網一同領略一下劍門豆腐宴上的各色佳肴吧~
懷胎豆腐
豆腐干拼盤
醪糟豆腐
臘肉豆腐
太陽花豆腐
菜豆腐
(雪花豆腐)
崩山豆腐
菊花豆腐
麻辣豆腐
鍋塌豆腐
皇后豆腐
百花豆腐
芙蓉豆腐
豆腐丸子
熊掌豆腐
西壩豆腐
孔雀豆腐
刀尖豆腐
拔絲豆腐
苦瓜釀豆腐
老媽豆腐
千絲豆腐
繡球豆腐
魚香豆腐
三國主題:
孔明點燈
曹操用計
草船借箭
黃忠豆腐
神機妙算
八卦豆腐
火燒赤壁
(鍋巴豆腐)
姜維守險
孔明書箱
吳蜀聯姻
張飛賣肉
劍門鑲碗
錦繡河川
尚香出閣
五丁開山
鐘會獅子頭
孔明禳星
劍門豆腐還有什么做法?
歡送留言分享!
注:一切圖片來源網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