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天紅廚網要引見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蛙類,因其肉質細膩且富含豐厚的礦物質元素所以被人們稱為“百蛙之王”。
沒錯,這種食材就是生長在北方丘陵山區的寶貴山珍——石蛤。石蛤為什么能得此殊榮?它與牛蛙、田雞又有什么區別?答案就在文中,請往下看。
石蛙小檔案
▼
石蛤其實是棘胸蛙的俗稱,屬于我國特有的大型野生蛙之一。由于散布較廣,石蛤又得名石雞、棘蛙、石鱗、石蛙、山雞、石凍、飛魚、石鱗、石蛤蟆、石蝦蟆、石坑蛙、石亂等。
石蛤最突出的特點有兩方面——表面和體形。成年石蛤體長可達12厘米,一只石蛤就有半斤,并且其前肢非常細弱,這也是為何石蛤的肉質細嫩且肥美的緣由。
別的,石蛤形似黑斑蛙,其皮膚非常粗糙,背部普通呈黑棕色或棕黃色,具有不規則的黑斑,兩眼間還有深褐色的橫紋。
散布較廣,丘陵為主
▼
石蛤次要散布在中國的云南、貴州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通山、湖南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香港;國外則次要散布于越南北部。
石蛤生活于海拔600-1500米近山溪的巖邊,白晝多隱藏于石縫或石洞中,晚間蹲在巖石上或石塊間,這就不難解釋其稱號為何多帶有“石”字。
▲一只藏在石縫間的石蛤。
歷史悠久,非常珍貴
▼
在我國,食用石蛙歷史悠久,自古便是皇宮御筵中的寶貴山珍,也是士大夫階級餐桌上的彌珍野味和饋贈佳品。而在尋常百姓家的宴席上若有一道石蛙佳肴,就足以彰顯主人的闊氣,賓客也以此為榮幸,被贊為“難得一嘗石蛙宴” 。
古代社會中,人們的食物構造雖有變化,但石蛙以其肉質鮮嫩、滋味鮮美和獨具的養分成份與藥用保健價值,仍被人們臨時推崇,長盛不衰。
除此以外,石蛙還是我國傳統食譜中養分成份和藥用保健價值最高的食用蛙類,富含高蛋白、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,其養分價值和藥用保健價值是其它植物所不克不及替代的。
而如今,由于其棲息地質量下降和捕獲過度,石蛤的數量越來越少,野生種類更是當選瀕危植物白色名錄的易危種類,其珍貴可見一斑。
石蛤、牛蛙、田雞
▼
石蛤既然被稱為“百蛙之王” ,牛蛙、田雞和它比擬,又如何呢?
▲牛蛙
眾所周知,近些年來牛蛙忽然爆紅,基本緣由還是在于其物美價廉。牛蛙是體形最大的蛙類之一,肉質肥美,并且口感鮮嫩,深受群眾食客歡送。
▲黑斑蛙
而田雞作為傳統食材,也不斷是餐桌上的常客。不外這里說的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田雞——虎紋蛙,而是有田雞之名的黑斑蛙。虎紋蛙前些年已當選國度二級重點維護植物名錄,如今在餐桌上很少能看到這種真正的“田雞”,取而代之的是上文提到的黑斑蛙。
不外,牛蛙和田雞都比不上石蛤。 我們以兩個方面作為評判規范:
1、口感滋味
石蛤自古就有“山珍”的佳譽,雖然體形不及牛蛙,但其口感之鮮嫩遠勝于后者,帶有一種石蛤獨有的鮮味。
而于田雞比擬,石蛤不只肉質愈加肥厚,并且令人驚嘆的是細嫩鮮美也遠超田雞。
2、養分價值
除了滋味口感,石蛤還勝在其養分價值之高。懂行的人都曉得,牛蛙和田雞吃的都是它們的肉質,養分價值并不高,而石蛤不同。
石蛤是一種高蛋白、低脂肪的食材,并且還具有滋補強身、清心潤肺、健肝胃、補虛損以及解熱毒、治疳疾等成效,養分價值相當豐厚。
▲筍香好味石蛙
烹飪手法,蒸煮最佳
▼
石蛤肉質細嫩潔白,滋味甘美,養分豐厚,列為賓館、酒家引薦的山珍名菜,亦是人們難得的珍稀佳肴。石蛤的烹飪辦法不同于諸如牛蛙、田雞等普通蛙類般重在調味,人們更常以蒸、燉等烹調手法來烹飪石蛤。
1、蒸制
清蒸石蛤的做法非常復雜,取石蛤肉,洗凈后配以生粉、油、陳皮、姜絲等蒸三分鐘即可。
這樣子既能鎖住石蛤的水分,還能包管肉質的清甜,幽香味美。如用荷葉包裹停止清蒸則滋味更佳,其中“荷葉百合蒸石蛤”就是茂名信宜外地的名菜。
2、燉煮
▲石耳燉石蛤
由于其共同的口感和豐厚的養分價值,石蛤更多地被用于燉煮以充沛表現其鮮美味道。
石蛤的燉煮非常復雜,取其凈肉,與其它肉類配以諸如花旗參等滋補藥材同燉。成湯清醇鮮美,風味共同,并具有清熱解毒,滋陰補腎的作用,是一種初級養分清補品。
當然,除了以上做法,石蛤也可用于爆炒、水煮等烹飪辦法,只是這些做法不免會招致石蛤的養分成分流失,略有暴殄天物之感。
你有做過石蛤嗎?
歡送留言分享做法!
編纂 | 紅廚網_司馬
本文由紅廚網依據材料整編而成,轉載請注明來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