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有廚師誤將烘焙堿當食鹽,灑在盛裝生蠔的餐碟上,而食客、經理也都以為是食鹽,后果招致三人均受傷出院。
這種“殺傷力”如此大的烘焙堿究竟是什么東西?
△視頻截圖
01
廚師用烘焙堿擺盤,三人受傷出院
5月20日是一個甘美的日子,深圳黃先生提早在深圳南山區(qū)某較高檔的酒店預定了情侶晚餐,計劃和愛妻在早晨渡過一個甘美浪漫的“520”。
當天下午6點,黃先生和妻子抵達酒店餐廳,上的第一道菜是生蠔,裝盤很精致,生蠔殼上面還有一些綠白色的顆粒,看起來像是某種食用鹽。
黃太太以為真的是食鹽,便用餐具沾了一點點品味,后果剛出口就神色大變。
黃先生見狀也蘸食了少許,立即就覺得到舌頭有激烈的灼燒感,吐出后馬上把餐廳經理叫了過去。
△視頻截圖
餐廳經理聽罷,還以為是食客吃不慣,便通知食客說“這是海鹽”,為了驗證這是能吃的,還抓起一小把放進嘴里。
后果,“海鹽”剛剛入口,經理的神色就變得極端苦楚,什么都沒說就徑直跑向后廚。過了好一會兒,他才神色慘白地回到餐桌旁,表示要帶黃先生夫婦倆去病院做反省。
三人經過廚房時,還順帶找了做這道菜的廚師,問那些綠白色顆粒究竟是什么。那位徒弟還沒認識到成績的嚴重性,拿出了一罐白色蓋子裝成的東西。
眾人一看心驚膽戰(zhàn),由于盒子下面寫的是“烘焙堿(氫氧化鈉)”,還有警示符!
于是,三人立即前去病院就診。經診斷后,三人均被診斷為氫氧化鈉燙傷。黃先生夫婦倒還好,餐廳經理反而燙傷最嚴重。
△視頻截圖
據(jù)黃先生回想,事先餐廳經理為了驗證“海鹽”用手捏得比擬多,“應該有小一勺的量?!?/p>
那么,這么風險的烘焙堿為什么會呈現(xiàn)在餐碟上呢?
經酒店調查,這一罐烘焙堿是廚房旁邊的面包房做面包所用,就放在涉事廚師邊上。
而那位廚師覺得顏色比食鹽還鮮亮,可以作為菜品的盤飾,估量是覺得面包房用的一定也都是可以食用的東西,沒多看就直接用了,這才招致事情的發(fā)作。
△視頻截圖
最終,酒店方面表示,對涉事廚師,將會依照規(guī)章制度處置;對主人也將積極溝通和協(xié)商。目前,單方在補償成績上已達成共識。
不外,網友們可不買賬了,紛繁鞭撻起酒店、廚師乃至整個餐飲業(yè):
@櫻花莊主人:
這也配做廚師?亂用風險物品,他的資歷、酒店的資歷是不是要重新審核一下?
@湖心亭一點:
我就說不要出去吃飯,這么風險的東西怎樣可以用作食品制造!如今一切廚師都亂放色素、調兌醬油,太沒良知了!
@fengyuanjiaye:
氫氧化鈉不是強腐蝕性的堿嗎?能用于制造食品???為什么會呈現(xiàn)在廚房里?。?!太可怕了??!
@撒養(yǎng)冰:
就是燒堿!聽說是用來泡發(fā)干魷魚的!泡發(fā)后的魷魚還能吃嗎???
@毋令倩:
烘焙堿是做面包用的?對人有損傷嗎?
……
也有做面包的廚師在評論區(qū)解釋道:“烘焙堿只要做德式堿水面包會用到,并且只要高端面包房菜會用到。這位徒弟應該是不懂,拿起隔壁面包房的東西就用來擺盤。”
不外,該廚師的評論很快就被不明本相的網友留言給吞沒了。
那么,究竟什么是烘焙堿?烘焙堿都會用來做什么的呢?西餐里泡發(fā)海鮮干貨用的是烘焙堿嗎?
△網友評論
02
究竟什么是烘焙堿?
烘焙堿就是氫氧化鈉,別名苛性鈉、燒堿、火堿、苛性蘇打,是一種具有強堿性、強腐蝕性、強吸濕性的物品,用的時分需求做團體防護,稍有不慎就會安慰到眼睛和呼吸道,皮膚接觸可直接惹起燙傷,誤食更有能夠形成消化道灼傷甚至出血休克。
事情中被燙傷的三人,就是烘焙堿入口后迅速與水發(fā)作反響,發(fā)生很高熱量招致的。
△烘焙堿包裝會注明食品添加劑
與此同時,烘焙堿還是一種食品添加劑,那它的次要用處是什么呢?
為此,紅廚網記者采訪了專門做西點的王徒弟。
據(jù)王徒弟引見,即使在西點里,烘焙堿也用得很少,平常用得最多的中央就是制造德式堿水面包。
紅廚網理解到,德式堿水面包別名巴伐利亞堿水面包、啤酒面包、啤酒結等,色澤呈深棕色,外型各異,不外大多出現(xiàn)出馬鐙外形,比普通面包更嚴密,吃起來有咀嚼感,雖然來源在國外,但在國際也十分受歡送,
△來源攝圖網
在歐洲,德式堿水面包遍及得就像零食餅干一樣,無論老幼,都很喜歡吃;在國際,一些超市、中高檔面包店也會有出售。
值得一提的是,德式堿水面包之所以不像其它面包那樣普及,一是由于其口感共同,不像其它種類面包那么堅實,并非一切人都能承受那種口感;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烘焙堿比其它諸如小蘇打等食品添加劑要貴很多,某寶上價錢一罐就超越100元。
不外,在近年來衰亡的瘦身、健身風潮里,低脂低糖的德式堿水面包經常會被大家用來當作減肥主食來食用。
除此之外,王徒弟還表示,烘焙堿的用法與其它食品添加劑不同,僅僅是將成型冷凍好的面團泡在烘焙堿調成的堿水里過一下,然后外表劃刀口,撒鹽停止烘烤,即可失掉德式堿水包。
而堿水的比例則是1000克水加40克烘焙堿,先加水,再放堿,以免燙傷。
最初,王徒弟還提示廣闊廚友:在調制和運用烘焙堿制造的堿水時,必然要戴手套,并且要戴耐油、耐堿、耐酸、耐腐蝕的丁晴手套或公用手套,最好再戴上護目鏡以防萬一。
△來源攝圖網
03
西餐泡發(fā)干海鮮不必烘焙堿!
至于有網友評論西餐會用烘焙堿泡發(fā)海鮮干貨,則是純屬胡言亂語。
一位有多年從業(yè)經歷的徒弟通知紅廚網記者,在西餐,烘焙堿即火堿,是被稱作“工業(yè)堿”的,“沒有人會用的。”
在西餐,泡發(fā)干貨要分多種狀況,比方泡發(fā)干蹄筋、廣肚等,通常是用油泡的辦法;泡發(fā)干海參則會用撩燒+干蒸+冰水浸泡的方式來泡發(fā)。
并且,烘焙堿與食用堿完全不同,食用堿屬于純堿和小蘇打的混合物,常常用于食品加工上,如面條、面包、饅頭號,其能中和發(fā)面團酵母菌發(fā)酵發(fā)生的酸,還可以使干貨原料迅速漲發(fā)。
據(jù)廣州永利飯店主理人梅安利徒弟引見,西餐泡發(fā)干魷魚時會用到食用堿,目的就是為了軟法其外部纖維,失掉更好的泡發(fā)效果。
除了泡發(fā)海鮮干貨,食用堿大多作為食品疏松劑和肉類嫩化劑,在腌制排骨、蝦仁、牛百葉等肉類前,可以先加少許,略微腌制下,然后在流水中沖潔凈(粵菜名曰“啤水”),把堿味去潔凈,再停止詳細的腌制調味。
“等于是初加工時會用到。除了腌制,在灼時蔬時,往水里加一點食用堿,也可以讓時蔬堅持嫩綠。”
由此可見,西餐泡發(fā)干海鮮有很多辦法,添加食用堿只是其中一種,自然更不成能會用到烘焙堿。
△來源攝圖網
結 語
把美觀的食材、調料用作盤飾,是廚師為了提升菜品不雅感常用的手法,比方在餐碟上撒上少許玫瑰鹽,也能提升整道菜的可看性和食用性。
可擺盤也要留意一點:擺入盤中的一切內容,都應該是可以擔心食用的食物,防止誤導食客誤食的能夠。
說究竟,這起事情就是那位徒弟沒有恪守規(guī)章制度,私自拿取隔壁面包房的食品添加劑來擺盤,預先該擔責擔責,理所該當。
可假如由于這位徒弟的失誤,就把整個廚師行業(yè)都說成是運用添加劑,那就真實是太冤了!
關于對食品添加劑的看法,紅廚網在《食品添加劑,究竟能不克不及食用?》一文中已有詳細討論,大家可以點擊標題回憶一下。
最初,也希望大家可以做好廚房辦理,各種用料用完后該當放好,尤其是像烘焙堿這種不成直接食用的添加劑,更要做好警示標簽。
關于這起事情和網友們的評論,
大家有什么看法呢?
作者 | 江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