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兩男子吃涼皮一人死亡”,米酵菌酸中毒事情再次敲響食品平安警鐘,后廚烹調要警覺,一旦感染傷亡嚴重。
題圖:圖蟲創意
作者:陳秋雨
編纂:長樂未央
近日,全國多地的疾控中心發布重要提示:
2023年7月20日,黑龍江省疾控中心發布關于酵米面食物的中毒預防提示。
7月19日前后,山西省疾控部門發布重要提示:低溫天謹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。
除此之外,廣東省市場監視辦理局、北京市場監管總局等相關部門相繼發布了同類風險提示。
圖片來源:截圖自深圳衛健委官方微博
每一項嚴肅提示面前都是經驗換來的。確實,米酵菌酸中毒近年來屢見不鮮,且一旦感染傷亡嚴重:
往年7月3日,山西永城居民小蘭和舅媽吃了從市場買回來的涼皮,吃完后倆人覺得口味有點怪,疑心涼皮蛻變,但是沒有在意。次日,小蘭舅媽被發現暈倒在家,并迅速被送到了病院。當天下午,小蘭也呈現了頭暈、惡心等癥狀。7月9日,小蘭舅媽不幸離世,小蘭仍在重癥監護室承受救治。醫生向家眷證明,兩人正是米酵菌酸中毒。
2020年10月5日,黑龍江雞西一戶人家共12名親屬聚餐,其中的9名家人吃了外地特征小吃酸湯子,之后陸續呈現不適,并被送往病院搶救,最終9人全部因米酵菌酸中毒而死亡。
2020年7月28日,廣東揭陽惠來縣神泉鎮11名顧客在一家腸粉店食用河粉(俗稱“粿條”),之后呈現嘔吐、腹瀉等中毒癥狀,并最終招致一死、多人病情危重住院救治的狀況。
2018年7月27日,浙江杭州某地的母子三人吃了涼拌黑木耳后呈現米酵菌酸中毒狀況,其中姐姐最為嚴重,多臟器衰竭,住進重癥監護室搶救……
米酵菌酸是什么?
中毒后有什么癥狀?
據專家引見,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發生的一種毒素,雖然名為“酸”,其實是一種脂肪類物質,是惹起中毒和死亡的次要毒性代謝產物。
目前對米酵菌酸尚無特效解毒藥物,一旦中毒,病死率可達40%以上。
別的,米酵菌酸耐熱性極強,用100℃的開水煮沸或許用高壓鍋蒸煮都無法毀壞其毒性。
米酵菌酸惹起的中毒埋伏期普通為30分鐘至12小時,病人會呈現上腹不適、惡心、嘔吐、腹瀉等癥狀,嚴重者可呈現黃疸、肝腫大、驚厥、抽搐甚至休克死亡。
米酵菌酸多見于哪些食物?
椰毒假單胞菌生長溫度約為25~37℃,最適產毒溫度為26℃,那些濕潤不透氣的廚房、消費間都是它繁殖的溫床。因而米酵菌酸中毒多發于夏春季節,食物多因酷熱、濕潤、貯存不妥而蛻變。蛻變后易繁殖這種病毒的食物有:
1.發酵玉米面制品,如西南的酸湯子——將玉米碎浸泡數日,發酵至微酸后水磨成糊,擠入沸水呈面條狀并煮熟而制造的一種風味小吃。
2.大米制造而成的濕米粉、米線、粿條、腸粉、河粉等。
3.米面制造而成的涼皮、涼粉、糍粑、吊漿粑、糯米湯圓等。
4.薯類制品:土豆粉、粉條、粉皮等。
5.久泡的木耳、銀耳等。
如何區分食物能否繁殖毒素?
看了以上案例,是不是很多人都十分焦慮?甚至覺得都不敢吃米粉、粿條、木耳了?但其實也沒那么相對,關鍵是要學會分辨食材能否蛻變。
1.米酵菌酸的發生是有條件的,它需求糜爛的食物(淀粉類)作溫床,需求適合的溫度。因而浸泡木耳、銀耳時留意不要接觸糜爛的淀粉類食物殘渣,若久泡的木耳手感發粘、無彈性或許有異味,則闡明曾經蛻變并極有能夠繁殖米酵菌酸。
2.涼皮、米粉等食材若呈現微紅、黃綠、黑色的霉斑,或有異味、手感黏連、不成形等,則曾經蛻變且極大能夠繁殖細菌。
冬季廚房如何警覺米酵菌酸中毒?
1.干木耳、銀耳在開餐前1~2小時用冷水泡發即可運用,最好在4小時內將其用完。兩餐之間沒用完的水發木耳、銀耳必然要放入冰箱冷藏,并勤換水。別的,不要運用淘米水泡木耳,也要留意泡木耳的盆能否潔凈。
2.據調查后果標明,該菌來源于土壤,會隨原料帶入食品,因而餐廳盡量不要推鮮銀耳相關菜品。
3.后廚加工米粉、腸粉、涼皮等食材時,留意檢查原料質量,切勿運用霉變的大米、玉米等谷物,谷類在浸泡時要勤換水,留意冷藏保管。磨漿后及時加工,并不要表露在常溫環境下太久,及時支出冰箱內貯存。
4.售賣米粉、腸粉、米線、河粉等米面制品時,要經過聞、看、捏等方式檢查能否有變粘、異味等狀況,如有異常切忌食用或出售。
5.浸泡粉條、粉絲時,要留意現泡現用,隔夜后沒賣完的要盡量丟棄。
6.干米線、粉條等食材假如需求進貨,則要選擇正軌廠家產品,并檢查消費日期能否早先,貯存時要放在陰涼枯燥處,防止受潮蛻變。
7.購置食材盡量選擇小包裝,防止拆分進程中保管不妥引發蛻變。
更多食物刺客大清點
除了以上食物,后廚還應該格外關注這些食材:
1.不熟的豆角。豆角、扁豆含有植物紅細胞凝集素,必需充沛受熱方能滅活。
2.醉蝦醉蟹等生腌制品。酒并不克不及片面滅殺寄生蟲和致病菌,因而生腌菜品全靠食材的干凈度來確保平安,稍有差池易形成寄生蟲感染,或許招致腹瀉。
3.發紅的甘蔗。甘蔗霉變后外不雅會發紅,此時其含有一種神經毒素,食用后容易中毒,會給神經零碎形成損害。
4.溏心蛋的蛋黃未全熟,如若該批次雞蛋含有沙門氏菌,則容易惹起食客腹瀉,最平安的做法還是將其烹飪至全熟。
5.菠菜、芥菜含有硝酸鹽,其自身對人體損傷不大,但是在人體內微生物作用下,會轉變成亞硝酸鹽,存在誘發消化零碎癌變的風險,因而這類蔬菜不克不及生吃,必需燒熟煮透才干上桌。
6.菠菜、竹筍、茭白等含草酸較多,草酸這種物質會攪擾人體對鈣的吸收,并容易構成結石,因而這類蔬菜在烹飪前必然要先用開水焯一下。
7.發苦、變潮的花生、瓜子等堅果切勿食用,應立刻丟棄。這類食材很能夠曾經霉變并含有黃曲霉素。黃曲霉素即便用100℃的低溫加熱20小時也不克不及將其徹底殺死,是一類致癌物。
8.新穎的黃花菜含有秋水仙堿,被人食用后會氧化成二秋水仙堿,毒性很大,會惹起惡心、頭暈等癥狀。這種毒素溶于水,并易被低溫毀壞,因而只需經過低溫焯煮就會變得平安。除此之外,金針菇也含有這種秋水仙堿,必然要充沛制熟。
9.呈現腐朽斑點的生姜不成持續運用。這是由于生姜腐朽后會發生一種毒性很強的黃樟素,人體食用后會使肝細胞變性,影響安康。
10.發芽的土豆含有少量致命的龍葵素,具有腐蝕性、溶血性,人體食用后會呈現嘔吐、腹瀉等癥狀。但這種毒素溶于水,因而經過低溫烹飪后可解毒。
11.鮮蠶豆富含蛋白質,但同時也含有一種巢菜堿苷,這種毒素會惹起急性溶血性貧血。防止蠶豆中毒的辦法是將其充沛烹煮15分鐘以上。
12.未煮熟的豆漿、生豆漿會惹起惡心、嘔吐、腹瀉等癥狀,正確做法是必然要熬透至沒有泡沫時才可食用。
13.未成熟、泛青的西紅柿含有茄堿,食用后會惹起偏頭疼。
14.剛腌上的泡菜不成食用,此時亞硝酸鹽含量最高,要等三周當時,亞硝酸鹽降到平安程度,且壇內發生越來越多的益生菌時,泡菜就變成了開胃生津的安康佐餐小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