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:夏天的菜,能否有這個時節專屬的滋味?一年四季,這個時分瘋長的食物,或許帶著相生相克的玄學道道,又或許帶著旺盛的生命力,轉化成了身體里必需要有的一股能量。低頭看見明晃晃的日頭,總要吃些好吃且有用的食物,才是我們內心均衡一顆砝碼。大湘菜報推出《夏天的菜》系列專題,帶著如驕陽般的酷愛,打卡當季“熱”菜 ,尋覓美食盛境。
這幾天,長沙的天氣,除了偶然的大雨傾盆,少數時分都是艷陽高照,藍天白云的。開車在路上,一個紅綠燈的工夫,低頭看了看,然后就隨著車里惱人的空調溫度,記憶被拉回了2004年的夏天。
那是高二進高三的寒假,那時分學校是被允許補課的,于是,全年級為了備戰接上去的一年高考學習,阿誰暑期被要求全體在教室里補課。
我坐在教室靠后又靠窗的位子。電風扇在頭頂呼啦啦地轉著。風里是一點也察覺不出涼意來。倒是偶然飄過的云朵遮住了太陽,向大地撒下了一片暗影。知了在樹上叫得兇猛,淡藍色的窗簾在窗邊像是會呼吸一樣,一下一下鼓脹起來,又癟了下去。怔怔地看了良久。以致往后的歲月里,總由于7月的天空,而入迷。
回想就是這么個有意思的東西,它會在不經意的工夫里發生,隨同某件事或許某團體的呈現。繼而陪著我們的大腦走過往后的歲月。
1996年前后,那時我住在教育街。家院子門口開了一家餐館,很小。是阿誰不盛行內卷的年代里,算是恬靜的小店了。家里父母偶然“偷懶”或許想打牙祭了,就會去光臨。幾樣家常的可口小菜搭配小沙缽蒸熟的米飯。算是我走上美食之路的一個復雜清新的啟蒙吧。那天,也是知了的叫聲填滿了整個天空。小店的老板娘端上了一道菜——酸豆角炒肉末。一吃就不得了,連下了五缽飯,肚子吃撐才停上去。這個滋味就成了一種美妙的記憶。
綠燈亮了,在晝長的時節,開車去汐園庭院餐廳吃晚飯去。老板娘菲菲姐也預備一道酸豆角炒肉末。這是我腦海里,夏天的菜!
豆角(豇豆),在冬季生長得肥厚且嫩。摘上去,過熱水,太陽暴曬。再加鹽入壇,用老酸水在乳酸菌的環境里發酵。幾日或許十往日,就可以吃了。切成小段或許小丁,搭配朝天椒和大蒜子與豬肉末,在熱鍋了加油爆炒,疾速出鍋。
醇厚酸爽的氣息,先是挑逗一番胃口,再舀兩勺覆于米飯上,湯湯水水的汁液滴落下去,米飯被浸染得有了一層薄薄的醬色,迅速地拌勻。啊嗚一口,再一口,工夫留給咀嚼。讓酸爽的汁水四濺,打濕口腔的角角落落。米飯淀粉里的糖分被轉化而出,再吞咽。
窗外的知了還是很吵。汐園餐廳的庭院有幾許深深,那些回想翻涌,卻很清澄。額頭有了細密的汗珠,皺紋也不會出息心里了。夏天的菜啊!
本文轉載自新湖南湘菜頻道,案牘:喜兒 何婷
視頻/圖片:任勝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