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在公元十二世紀時宋人筆記《嶺南代答》中,烏欖已有如下的記載:烏欖如橄欖,青黑色,肉爛而甘,亦可作蔬茹,核差長,其中仁味松美,薦酒泛茶皆珍,相饋遺者獨以核致遠,微暴干,椎取仁。足見從古至今,烏欖都是一種珍貴的廣東食材,明天紅廚網就為大家引見一下烏欖,請往下看。
烏欖小檔案
▼
烏欖普通為紫黑色,呈狹卵圓形,長3-4厘米,直徑有1.7-2厘米,橫切的話可以看成圓形至不分明的三角形,其外果皮較薄,干品有細皺紋。
散布產地
▼
烏欖次要散布在中國、越南、老撾、柬埔寨等東亞寒帶地域,主產于我國廣東、廣西、海南、云南等省。烏欖喜生善于海拔1 280米以下的雜木林內,各地常栽培。
最好的烏欖
▼
最好的欖仁來自烏欖,而最好的烏欖則出自廣東。廣東的增城、信宜都是最好的烏欖產地。
增城荔城街西山村所產的烏欖,質量特佳,屬于烏欖中最好的種類“車酸欖”,外地人稱它為“西山烏欖”,而又因它的果身尾部有點偏左,故別名“左尾”烏欖,被譽為“增城十寶”之一。它與其它種類的烏欖比擬,具有皮薄、肉厚、肉紋幼嫩、油質適中、滋味芬芳的特點。這種烏欖,欖核并不是特別大,但欖仁卻十分豐滿,出仁率是眾多橄欖中最高的。
別的,烏欖樹也分種類,次要有油欖和糠欖兩種。
油欖果實細而長,經制造后的欖肉(俗稱“欖角”)滋味特別好;糠欖果實扁而大,欖肉滋味遜于油欖。農戶采摘加工烏欖,普通是直接用熱水浸泡令烏欖肉與核脫離,欖肉加鹽曬干制造成餐桌用菜“欖角”,欖核則賣給專門的收買商,欖仁則次要用作榨取欖油或糕點月餅的餡料,欖殼次要用作工業性炭原料或燃料。但自“工藝欖”產業衰亡后,油欖與糠欖的身價倒轉;欖肉比欖核值錢的歷史也被改寫,扁而大的糠欖核成了“搶手貨”,買價驚人。
烏欖的食用
▼
烏欖因其皮薄肉厚、肉紋幼嫩、含油量高、滋味芬芳的特點而出名,善食的廣東人面對上佳食材往往能物盡其用,上面紅廚網就為大家引見幾種烏欖的食用使用,以供參考。
1、腌制
把生烏欖投進熱水中,焗浸數非常鐘,待它的肉變軟,隔去水,另浸入濃重的鹽水里,三天后即可以當咸菜了;此外烏欖還有榨油的作用。
2、制醬
▲橄欖醬年糕
假如要作欖角,則用線把它分紅兩半,中塞幼鹽腌制;若把它去核舂爛制成塊狀或調成漿狀,則叫做欖糕和欖醬。
3、得欖仁
欖核椎開取其仁,便是“欖仁”,是一種常用的配料之一,廣式中秋月餅中的“五仁”里便有它的身影。很多食家都以為,一粒好的欖仁,可以在點心或菜式中起到畫蛇添足的作用。
4、制欖角(即欖豉)
欖角是以烏欖為主料,去核后腌漬曬干而成的,帶有鮮橄欖的芬芳滋味,口感略粘,咸中帶甜,有很好的去腥提鮮作用,廣東廚師常用它來蒸魚或排骨。
提到“欖角”,信宜欖角也很知名。在茂名市信宜合水鎮一帶,欖角是外地十分有名的特產。其中很重要的緣由就是由于外地的烏欖質量特別好——肉紋幼嫩、油質適中、滋味芬芳,最合適制成欖角,號稱“山蠔豉”。論質量、名望,信宜欖角并不輸給增城西山烏欖。
▲欖角蒸鳊魚
時至昔日,用烏欖制成的“欖角”仍然是廣東人蒸魚(尤其是蒸鳊魚)時最喜歡用、最金貴的佐料之一:烏欖欖角那種共同的橄欖油質香味,與鮮魚的清甜,往往就是許多廣東人心目中最天衣無縫的蒸魚搭配。
廣府人吃欖豉,普通比擬講究,最少要加些油出來蒸熟才進食,但潮州人則十分復雜,只是浸鹽水到了必然水平,即可以拿來佐膳。
烏欖的菜式
▼
欖角肉菘蒸豆角
資料:
原料:豆角500克,豬上肉(脖子以下、前腿根部四周的肉)125克,欖角35克,蒜末10克,蔥花3克,熟白芝麻2克。
調料:花生油8克,鹽5克,白糖3克。
制造:
1、豬上肉切成黃豆大小的粒,加過量生粉、生抽抓勻,下入五成熱油小火滑熟,撈出控油待用。
2、欖角切碎,用熱油疾速沖一下,瀝凈油分。
3、豆角洗凈,改刀生長約13厘米的段,下入五成熱油拉一下,撈出瀝油。
4、將豆角、欖角碎、肉粒一同納盆,加鹽、白糖、花生油、蒜末一同拌勻入味。
5、取平盤一只,底層墊一張荷葉(干荷葉洗凈,加溫水泡軟),然后將豆角揀出,劃一地擺入其上,外表澆入盆內剩余調料,入蒸箱蒸5分鐘至熟,取出撒蔥花、熟白芝麻即可。
特征:
這道“欖角肉菘蒸豆角”將其與素料豆角搭配,參加炸香的肉粒同蒸,出品清新,味道濃郁,下方墊底的荷葉也為成菜注入了絲絲幽香。此菜推出后廣受食客好評,每天都能賣出35份以上。
金槍魚黑橄欖意粉
資料:
意粉400g (2-3人份)、金槍魚肉200g、洋蔥1個、西紅柿2個、番茄醬1大匙、蒜、橄欖油、糖、鹽、黑胡椒、黑橄欖2個
做法:
1、西紅柿和洋蔥切丁,大蒜切末,金槍魚肉用水汆熟切塊備用
2、在鍋里參加足夠的水,放入1小勺鹽,待水燒開放入意粉,煮好撈出控干
3、留一些煮面水備用
4、平底鍋放入橄欖油,放入洋蔥炒軟,放蒜末
5、待洋蔥少許上色放入金槍魚肉翻炒再參加西紅柿丁
6、待西紅柿炒軟放入番茄醬參加煮面水
7、參加黑胡椒調味,關火在醬中拌入黑橄欖,起鍋盛盤。
你還曉得其它的烏欖做法嗎?
歡送留言補充!
編纂 | 紅廚網_赤木
本文由紅廚網依據材料整編而成,轉載請注明來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