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非魚,俗稱:非洲鯽魚,非鯽、越南魚、南洋鯽等。是世界水產業的重點科研培育的海水養殖 魚類,且被譽為將來植物性蛋白質的次要來源之一。通常生活于海水中,也能生活于不同鹽份含量的淡水中,也可以存活于湖、河、池塘的淺水中。
羅非魚有很強的順應才能,在面積狹小之水域中亦能繁衍,甚至在水稻田里可以生長,且對溶氧較少之水有極強之順應性。絕大局部羅非魚是雜食性,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。
食材檔案
中文學名:羅非魚
拉丁學名:Oreochromis spp
別稱:非洲鯽魚、南鯽、越南魚、吳郭魚、福壽魚、金鳳魚
門:脊索植物門
綱:輻鰭魚綱
目:鱸形目
科:麗魚科(慈鯛科)
屬:羅非魚屬
散布區域:原產于非洲
羅非魚為啥要叫羅非魚
除了非洲鯽魚,羅非魚還有很多別號,譬如吳郭魚、越南魚等等,香港人管它叫金山鯽,臺灣人 叫它臺灣鯛。拋開別號不說,“羅非魚”這個名字自身就有些讓人困惑,它是從何而來呢?上個世紀五十年代,羅非魚由越南傳入我國廣西。
1981年《廣西海水 魚類志》中已將此魚稱為羅非魚了。羅非魚在越南語中寫作Cá rô phi,Cá 是魚的意思,rô phi即“鱸非”,所以音譯的“羅非”兩字也就是“非洲鱸”的意思。Cá rô phi加起來,非洲鱸魚,指代非洲產的鱸形目羅非魚十分適宜。
別的,羅非魚引入臺灣的工夫比大陸要早,1946年由吳振輝和郭啟彰兩位先生重新加坡引進,俗稱南洋鯽、黑鯽仔,先人為了留念,特別以兩位先生的姓氏將這種魚命名為“吳郭魚”。
羅非魚的養分價值
羅非魚的肉味鮮美,肉質細嫩,無論是紅燒還是清烹,滋味俱佳。尼羅羅非魚經測定,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質20.5克,脂肪6.93克,熱量148千卡,鈣70毫克,鈉50毫克,磷37毫克,鐵1毫克,維生素B1 0.1毫克,維生素B2 0.12毫克。羅非魚已成為世界性的次要養殖魚類。
羅非魚的肉味鮮美,肉質細嫩,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和豐厚的蛋白質,在日本,稱這種魚為“不需求蛋白質的蛋白源”。
適合人群
1.普通人群均可食用
2.尤適合老年人和兒童
忌諱人群
1.肝硬化患者忌食
羅非魚的選購技巧
1.肉質要有彈性。
2.魚鰓呈淡白色或暗白色。
3.眼球微凸且彩色明晰。
4.外不雅完好,無鱗片零落之景象。
5.無臭腥味者為新穎的。
羅非魚的存儲
洗凈擦干后,用保鮮膜包好,于冰箱冷藏保管,1-2天內需食用終了;假如于冰箱冷凍保管,可臨時放置。
羅非魚的做法
羅非魚滋味鮮美,肉質細嫩,骨刺少,沒有肌間小刺,無論是紅燒還是清蒸,滋味俱佳。此外,也可做全魚、魚片、魚丸,可蒸、煮、炸、烤、做湯或微波烹飪。
紅燒羅非魚
主料:
羅非魚1條
調料:
色拉油少許、食鹽過量、醋過量、蔥過量、姜過量、老抽過量、白糖少許、水過量、小蔥少許、紅尖椒少許
步驟:
1.羅非魚洗凈待用。
2.雙面鍋倒入少許食用油,放入羅非魚、蔥段和姜絲,合上蓋子開中火。
3.雙面各煎5分鐘后,翻開蓋子,倒入調好的紅燒汁(醋、砂糖、鹽、老抽、清水)。
4.再次合蓋,雙面各燒5分鐘后開蓋收濃湯汁(約2分鐘),即可出鍋裝盤。
香煎羅非魚
主料:
羅非魚一條
輔料:
姜過量、蔥過量、蠔油過量、醬油過量、油過量、料酒過量
步驟:
1.備好魚一條,姜蔥過量。
2.用鹽,姜蔥腌制半小時,(腌一,兩個小時入味更好)。
3.腌好后,魚洗凈瀝干水份,把腌過的姜蔥法去血水備用(以免糜費)。
4.瀝干后,燒熱油后下鍋煎(小火慢煎)。
5.翻面煎。
6.煎好后拔一邊,放入姜蔥爆香,參加蠔油醬油微煎(不要太久,不然醬油煳鍋)。
7.魚裝盤淋前放點蔥苗淋上汁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