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馬哈魚是肉食性魚類,它們的本性兇猛,到大海后以捕食其他魚類為生。而在幼魚期則以水中的底棲生物的水生昆蟲為食。
大馬哈魚可以長到6公斤多重,它們是珍貴的經濟魚類,深受人們的喜歡,其卵也是著名的水產品,養分價值很高。素以肉質鮮美、養分豐厚著稱于世,歷來被人們視為寶貴魚類。中國黑龍江省撫遠市的黑龍江畔盛產大馬哈魚,是“大馬哈魚之鄉”。
大馬哈魚的體形如紡錘,口大嘴長,腹部呈雪白色,成魚體側有10~12條橙赤色的橫斑。
由于其繁衍習性的不同,分春、秋二型。進入我國的屬秋型,故又稱秋鮭,通常比普通的大馬哈魚要大得多,最大的集體達7.5千克。它不只肉味鮮美,魚籽比魚肉更為珍貴,其直徑約7毫米,色澤嫣紅通明,宛如琥珀,養分價值極高,7粒大馬哈魚籽就相當于一個雞蛋。
用它制成的魚子醬盛到盤子里猶如白色的珍珠,閃閃發光,能惹起人的食欲,故“身價”極高。所以極受歐美各國群眾的歡送。
大麻哈魚為兇猛性的肉食性魚類,幼魚時吃底棲生物和水生昆蟲,在陸地中次要以玉筋魚和鯡等小型魚類為食。大麻哈魚的生活習性十分風趣,正象黑龍江漁民所說:“海里生,江里死”。大麻哈魚是一種海河洄游性魚類,它棲息于北太平洋育肥、生長。當它到達性成熟時,為了繁衍后代,必然要歷盡含辛茹苦,進入江河,上溯到產卵場生殖。
食材檔案
中文學名:大馬哈魚
拉丁學名:Oncorhynchus keta
別稱:北鱒魚、大發哈魚、羅鍋魚、馬哈魚、麻糕魚、鮭魚
界:植物界
門:脊索植物門(Chordata)
綱:硬骨魚綱(Osteichthyes)
目:鮭形目
科:鮭科
屬:太平洋鮭屬(大馬哈魚屬)(Oncorhynchus)
散布:黑龍江撫遠市,太平洋,俄羅斯
大馬哈魚的分類
我國江河的大馬哈魚有3種:普通大馬哈魚(O.keta)、馬蘇大馬哈魚(O.masou)和駝背大馬哈魚(O.gorbuscha)。北美大馬哈魚有五種:粉紅大馬哈魚(Pink salmon ),馬蘇大馬哈魚(Chum),銀大馬哈魚(Coho),紅大馬哈魚(Sockeye),大鱗大馬哈魚(Chinook salmon)。
大馬哈魚的成效與作用
補虛勞健脾胃暖胃和中助消化止血
1、止血涼血:含有少量膠質,生成血小板,有止血成效。
2、健脾:適用于脾氣虛弱,運化有力所致的脘腹脹滿,大便溏泄,食欲不振,肢倦乏力等癥。
3、和胃:中和胃酸,緩解胃痛。
4、消食:有助于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,宜于醫治飲食積滯證。
適合人群
普通人均可食用
馬哈魚的食用忌諱
高血壓的人要慎重食用
如何挑選馬哈魚
普通體長60厘米擺布。體延伸而側扁,頭后逐步隆起。頭大而側扁。口大。吻端突出,微彎,形似鳥像,生殖時節時雄魚突出最為分明,相向彎曲如鉗形,使上下頜不相吻合。眼小。鰓孔大。鱗粗大。側線分明。背鰭前方有一個很小的脂鰭和臀鰭絕對。尾鰭淺叉形。體色變化較大,自陸地進入海水之初,背和體側黃綠色,逐步轉為青黑色,腹部雪白色,兩側有10~12條橙紅婚姻色斑紋。
大馬哈魚的做法
大馬哈魚是寶貴的大型經濟魚類。體大瘦弱,肉味鮮美,可鮮食,也可膠制、熏制,加工罐頭,都有特殊風味。鹽漬魚卵即有名的“白色籽”,養分價值很高,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。
馬哈魚燉五花肉
哈魚燉五花肉是西南家常菜,其菜湯色蒼白,口感略甜,肥肉不膩,魚酥而不柴。兼有魚香肉香,馬哈魚吸收了肉的滋味,使馬哈魚愈加鮮香。馬哈魚的咸鮮去掉了五花肉的清淡。使五花肉肥而不膩愈加濃郁。
主料:
五花肉500g、馬哈魚200g、干木耳10g
輔料:
蔥過量、姜過量、八角過量、桂皮過量、冰糖過量、醬油過量、料酒過量、鹽過量、食用油過量、辣椒1個
步驟:
1.把馬哈魚切成塊
2.參加蔥姜 醬油 料酒 鹽腌制5小時
3.木耳提早泡發
4.將豬五花肉切成方塊
5.鍋中放水燒開,把五花肉放入水中焯水。撈出瀝干
6.把鍋燒熱,下入焯水的肉,小火煸炒肥油來
7.參加蔥姜 八角 桂皮 辣椒炒出香味來
8.把肉推在一邊。再參加冰糖
9.小火炒制冰糖溶化,肉上糖色
10.放入料酒,醬油煸炒平均
11.參加開水,沒過肉。燒開轉小火燜至40分鐘
12.煎鍋放油,燒至七成熱下入腌制好的馬哈魚塊
13.炸至馬哈魚呈白色撈出,放入燉制的五花肉鍋中,再參加泡發的木耳和鹽攪拌平均,一同燉至30分鐘,收干湯汁即可
香煎馬哈魚塊
主料:
馬哈魚200g
輔料:
鹽2g、五香粉2g、醬油2ml、淀粉過量、料酒過量、蛋液過量、食用油過量、孜然粒過量
步驟:
1.把馬哈魚塊沖洗潔凈瀝干水分,在魚塊上抹上鹽 醬油 料酒 五香粉 腌制5分鐘。
2.腌制好的魚塊平均的沾上蛋液,兩面拍上少許的淀粉
3.煎鍋參加大批的油,放入魚塊煎制
5.煎至一面金黃翻面撒上孜然粒,持續煎至,煎至兩面金黃即可